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领跑多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2020年杭州市服务出口额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新兴服务出口占比不断扩大,出口领域市场活力激增,数字服务、文化服务、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四大重点领域出口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年出口额达104.5亿美元,在全市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75.2%。此外,杭州市服务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出口规模日益增大,2020年全年出口额达32.3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23.4%,“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成为杭州服务出口第一大市场。2020年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99.6亿美元,合同执行额80.8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98.1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位,创历史新高。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出口达76.4亿美元,占总额的96.1%,是杭州市服务外包出口的主要类型。依托数字技术优势,杭州市通信服务、物联网研发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2020年离岸执行额达23.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30.7%,带动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
重点内容 |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重点领域出口持续增长 |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领跑多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2020年杭州市服务出口额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新兴服务出口占比不断扩大,出口领域市场活力激增,数字服务、文化服务、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四大重点领域出口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年出口额达104.5亿美元,在全市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75.2%。此外,杭州市服务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出口规模日益增大,2020年全年出口额达32.3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23.4%,“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成为杭州服务出口第一大市场。 |
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拓展,高端业务聚集日益显著 |
2020年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99.6亿美元,合同执行额80.8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98.1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位,创历史新高。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出口达76.4亿美元,占总额的96.1%,是杭州市服务外包出口的主要类型。依托数字技术优势,杭州市通信服务、物联网研发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2020年离岸执行额达23.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30.7%,带动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 |
服务产业基础良好,服务业利用外资不断攀升 |
2020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达到10959亿元,同比增长5.0%,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8.0%。服务业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现代服务业贡献突出,数字经济持续引领,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2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和机器人产业分别增长14.7%、12.9%、12.7%和12.3%。2020年杭州市新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04个,实际利用外资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8.7亿美元。 |
服务贸易试点成效显著,配套政策日益完善 |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杭州市形成了诸多特色和亮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体系优化、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入选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最佳实践案例”数全国第一,超额完成了“争取全国前5位”的任务。首创“政策性信保+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融资闭环模式,助力外贸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搭建“浙江数字服务贸易云展会平台”创新在线数字展览模式,促进数字化服务出口。建立文化贸易境外促进中心,提升杭州市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研究制定《杭州市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市级和区级财政按比例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公共平台、防范出口风险,对优秀市场主体和重点领域企业给予实质性支持。 |
资料来源: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实施“55155工程”——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评估中力争全国前5位,5条杭州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打造10个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培育50家示范企业、50家成长型企业。杭州市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国际一流,全国数字贸易第一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杭州服务”城市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末期,将杭州市建成服务贸易强市,成为长三角服务经济开放发展新高地。
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十四五”期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口径年均增长6%以上,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速达到3%以上,服务业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3325亿元(按2020年平均汇率为482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按2020年平均汇率为174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22%。服务贸易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结构日趋优化,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文化内涵的服务贸易新业态比重逐年提高,到2025年,新兴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0%,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占比达到70%。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布局逐步均衡,到2025年,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
进一步做强服务贸易主体。十四五期间,认定服务贸易示范园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10个以上,引进、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和机构5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服务贸易成长型企业和机构50家以上。到2025年,服务贸易重点联系企业达到200家,建设服务贸易促进与公共服务平台40个。
进一步打造服务贸易品牌。以2022年举办第19届亚运会为契机,全面树立“杭州服务”城市品牌新形象,成为位居全国前列、全球知名的国际服务品牌,形成一批行业、企业和园区知名品牌。着力打造杭州数字服务品牌,提升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数字文化、数字金融等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大力推动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贸易发展,到2025年,服务贸易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位居全球一流水平,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中心。
主要任务
(一)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切实发挥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以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核心,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制度,加强相关部门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落实、重大项目推进、政策创新、数据统计、行业监管等方面资源共享与协调配合。
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机制。结合杭州市数字服务、文化贸易、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领域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行业促进体系与促进机制。在服务贸易领导小组下设立数字贸易工作组,全面支撑杭州数字之城建设。依托杭州国际服务贸易投资促进会,建立数字服务贸易联盟,支持联盟开展数字贸易促进、统计与市场推广工作。
(二)扩大全面开放合作
推动形成服务贸易全领域开放新格局。在杭州自贸片区中探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模式下服务领域准入制度,清理现有的各类服务贸易壁垒及限制措施,大幅提高对外开放、提升便利化水平。借鉴推广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等自贸试验区以及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举措,推动杭州服务业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限制。扩大数字服务、文化旅游、医疗健康、金融、会展、教育、航空运输、人力资源、养老服务等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探索开通第五航权航线,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
着力发展商业存在模式服务贸易。加大服务贸易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际资本投资金融、医疗、教育、信息、文化等领域高端服务业,积极招引全球知名服务企业中国总部或地区总部、国际行业组织落户杭州,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杭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电子商务、影视制作、数字安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具有杭州优势的服务贸易头部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带动产业链内中小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
搭建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杭州示范区。充分利用我国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建立的“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发挥杭州在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数字金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推动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在杭州率先进行地方示范,探索建立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地方(杭州)示范区。全面落实杭台经济文化交流实施意见,加强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示范区建设。按照“轴带双织,一心三港”的功能布局,打造千亿级金融科技产业平台与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中心和全国高端服务业创新示范区,成为杭港合作的新高地。
打造服务贸易规则制度标准新高地。发挥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开放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对标CPTPP、欧日EPA、美墨加协定等高标准国际服务贸易新规则,发挥跨境电商保障标准技术委员会作用,探索跨境服务贸易监管一致性、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国际规则接轨的试验试点,打造我国服务贸易规则制度的新高地。
(三)做强服务贸易市场主体
进一步加快对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的引育。完善《杭州市服务贸易示范企业、成长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相关标准,围绕杭州数字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医疗康养、国际教育等优势领域和潜力领域,进一步梳理各行业重点进出口企业和品牌企业,加大对相关服务和政策支持的聚焦。落实专人联系制度,推进培育创新能力强、综合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支持有潜力的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为全市服务贸易发展树立引领示范作用。
加大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防范出口风险等支持力度。通过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针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支持。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进一步强化对行业内中小企业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专、精、特、新”的中小服务贸易企业集群式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完善服务贸易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
(四)创新服务贸易载体
推动服务贸易集聚发展。发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作用,带动杭州服务贸易聚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修订完善《杭州市服务贸易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相关标准,推动认定更多服务贸易重点园区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着力建设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会展旅游、金融服务、国际教育等主业突出的服务贸易发展集聚区。
强化综合性服务贸易平台建设。加大建设服务贸易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云众包平台,加强对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的整合与统筹利用。完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全市实现知识产权事务“最多跑一次”,与海外更多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维权、确权、监测与交易等方面开展合作。
进一步强化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杭州文旅大数据决策系统和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杭州数字文旅小程序,打造完备的旅游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会展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展览+互联网+供应链”三位一体的跨境服务境外推广平台。完善影视译制和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浙江影视大数据研究院、浙江华策影视高等研究院国际教育中心等文化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合作。加快生物制品跨境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完备的一站式公共服务。
(五)强化数字驱动发展
推动产业和贸易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上云平台,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实现由信息化、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设立数字技术服务中心,重点帮助传统企业制定数字发展战略,建立数字系统架构,实现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文旅、智慧物流等服务贸易,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数据与实体联动的“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发展。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服务贸易发展。以5G、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促进软件通信、云计算、数字传媒、数字娱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出口。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应用,引导生产制造产业数字化发展。重点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推动设计研发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交付的离岸服务外包发展。
构建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生态体系。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打造在线支付、融资租赁、信用保险、知识产权、物流运输等为一体的服务生态。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体系,探索创新数字服务发展管理体制,打通数字服务各项环节的政策阻碍。创建大数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推进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自由流动。健全数字服务贸易金融保障体系,推动数据资产的商品化、证券化,探索形成大数据交易的新模式。
(六)打造“杭州服务”品牌
集合数字贸易优势打造国际品牌。推动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加强杭州数字服务品牌化发展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三大优势领域的应用,树立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品牌、数字文化品牌和数字金融服务品牌。以优势领域带动其他领域协同发展,扩大杭州服务贸易规模,增强国内、国际影响力,合力打造“杭州数字服务”品牌。
利用新型业态丰富杭州品牌宣传途径。拓宽杭州服务品牌宣传渠道,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加强政府组织宣传方式,通过大型会展、官方活动加强杭州国际影响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等线上方式加强杭州服务贸易宣传,深化“网展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利用“网展”结合方式增强杭州世界品牌宣传力度。依托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宣传杭州服务贸易。应用流媒体等新模式,以直播、短视频、微商等途径强化杭州企业宣传和业务推广。
(七)拓展国际服务市场
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契机,积极组织杭州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展业务交流,建立友好协商机制,推动双边商业存在模式服务投资合作。发挥杭州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优势,以文化相通为引领,带动相关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双向人才、资金、数据流动。借助“新基建”契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推荐优秀杭企参加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组织的多双边重要经贸活动,为杭州企业在多双边经贸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机会创造条件。发挥贸促会等组织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和线上展会,引导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探索建设更多的服务贸易境外促进中心,在欧洲、非洲等设立服务贸易促进中心,完善商务培训、法律咨询、品牌营销运营等服务平台。
(八)完善服务贸易监管
建立健全符合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的监管体系。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继续推动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海关监管便利化改革。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对于科研机构、研发或生产型企业以一般贸易进口的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提供通关便利。创新国际会展通关便利化举措,对来杭举办展示交易会给予通关便利及保证金减免,对展品简化强制性认证免办手续。
强化服务贸易监管制度建设。加强服务行业领域诚信管理,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体制,建立跨部门信息通报及联动制度,完善以市场主体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优化服务贸易行业监管,确立行业分类监管理念,探索监管创新的容错机制。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寄递服务监管平台,实现跨境寄递服务信息数据的部门间共享机制。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模式。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安全评估,积极参与数字规则国际合作。对数字出口基地涉及关键技术、平台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的服务贸易加强综合监管。(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