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一)加强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
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老年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动员多方面力量,统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将健康教育纳入老年大学及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向老年人及家庭成员广泛开展生命观教育。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开展脑健康筛查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持续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和服务质量,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和健康服务。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促进65周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二)加强疾病诊治与便利就医服务
完善以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推进老年健康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区域老年健康服务统筹指导。开展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为辖区老人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达标率不低于80%。加大家庭病床及巡诊服务供给,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完善中医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辐射,持续推进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推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医疗机构100%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
(三)加强康复与护理服务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康复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满足老年患者的康复医疗需求。将护理机构(含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下同)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定点范围。研究制定护理机构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源举办护理机构,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推进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护理机构承接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等服务。
(四)加强长期照护与安宁疗护
补齐长期照护短板,探索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建立老年人健康和能力评估标准的衔接互认机制。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长期照护服务,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为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提供支持服务,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科和安宁疗护病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完善安宁疗护价格政策,推进安宁疗护规范化发展。
(五)加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结合
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统筹养老与医疗服务资源,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积极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等各类服务主体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通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等方式,鼓励大、中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鼓励执业医师(含中医医师)依法依规到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居家以及社区(村)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通过信息联通、设施共享、人员对接等手段,整合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区域养老、医疗资源,将巡视探访、上门巡诊等居家医养服务有效衔接。推进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协同服务能力建设。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等有关优惠政策。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实现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健康服务市场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