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
1.优先保障儿童健康。全面实施健康儿童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儿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儿童提供全程全方位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将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加大对儿童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0‰、5.0‰和6.0‰以下;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控制在较低水平;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65%以上;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9%、4%以下;儿童肺炎、腹泻、贫血、哮喘、龋齿等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
2.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标准,全面提升市、县、乡三级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以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儿科和儿童医院为重点,乡镇(社区)儿童医疗服务为网底的儿童医疗体系。通过医联体、医共体以及儿童专科联盟建设,推进县级儿童医疗专科发展。加强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建设,开展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努力完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功能并加强能力建设。优先开展儿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就医格局。统筹规划和设置区域内儿童健康服务资源,促进儿童医疗服务均等化。加大儿科医生源头培养,打破原有儿童保健与儿科医疗分设、分割的局面,创新儿科和儿童保健类人才统一培养、使用的管理模式,推进基层复合型儿童医疗人才培养,构建儿童健康服务共同体。加强对全科医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儿童保健适宜技术等技能培训。
3.保障新生儿安全与健康。全面开展危重新生儿筛查与评估、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死亡评审等工作。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90%以上。完善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质量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产前、产时、产后密切合作等多学科协作和联动机制。完善儿童急救体系,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保障投入,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有效衔接。推广新生儿复苏、袋鼠式护理等适宜技术。市、县两级均设有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配置专用的新生儿转运设备及车辆。
4.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推进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做好3岁以下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推进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五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儿童康复机构标准化管理,继续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康复病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加强对流动、留守、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5.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加强儿童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治,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肺炎、腹泻、贫血、哮喘、心理行为问题等为重点,推广早筛、早诊、早干预的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和综合管理适宜技术;加强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加强儿童口腔保健,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25%以内;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诊疗体系和综合保障制度;加强中西医协作,推广应用中医儿科适宜技术,0—3岁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70%。规范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和接种,探索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
6.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构建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均等化,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积极推进0—3岁儿童发育监测与筛查工作,监测筛查率达到85%以上。探索多维度的儿童早期综合服务。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标准化建设,建立符合儿童早期发展特点的多学科协作机制。
7.提升儿童养育能力水平。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导,强化爱婴医院管理。开展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性疾病监测和评价,加强儿童营养综合干预,预防和减少儿童营养不良、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的发生,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对家长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严格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膳食管理。
8.培养儿童良好的运动习惯。强化托育机构健康管理,广泛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培养幼儿体育运动的意识和健身习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学校、家庭、社会联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帮助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加强适宜儿童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倡公共体育馆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儿童开放。
9.加强儿童近视综合防控。确保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年开展视觉健康检查,建立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电子档案。实施家庭护眼工程,家长和学校共同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学校教育本着按需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10.加强儿童性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性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护意识和能力。学前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中小学校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控制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关心留守、流动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为遭受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儿童及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面向儿童及监护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完善与儿童相关的心理学专业学科建设,推进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建立“家、校、医”联防心理干预体系。
11.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托班等服务模式。指导抚养人和托育机构从业人员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和技能,提供养育照护服务。乡镇(街道)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85%以上。
出生缺陷预防项目
出生缺陷预防项目 |
深入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基本服务政府全程买单政策,构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并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大力普及出生缺陷预防知识,推广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拟生育家庭提供科学备孕及生育力评估指导。广泛开展产前筛查,普及产前筛查适宜技术,规范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技术。全面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听力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建立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完善医院监测和人群监测相结合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推进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
资料来源:绍兴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青少年体质提升项目
青少年体质提升项目 |
进一步建立完善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支持参与且与我市儿童体质相适应的健康推进计划,促使儿童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
资料来源:绍兴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儿童健康市场分析报告-产业发展格局与发展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