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 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期间,黑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粮食生产、畜牧生产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改革全面深化。2020年农业总产值525亿元,较2015年264.5亿元,增长98.48%。一产增加值275.7亿元,较2015年(144.9亿元)增长90.3%;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18247元,较2015年12177元,增长49.84%。全市粮豆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3亿斤以上。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重点内容

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依托黑河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工作基础,适应当前市场需求,黑河市经认真调查研究、反复咨询论证,自2018年起,提出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全域、全产业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严格执行投入品负面清单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实现农业种植养殖全部达到绿色标准,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市地方粮豆薯播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73亿斤以上。打造绿色功能性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资源优势,突出苍术、白鲜皮、返魂草、升麻等品种,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在田面积18.2万亩。爱辉区、逊克县、孙吴县被评为全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获得补贴资金1700万元。引进优通医药公司、维塔斯医药公司、国药集团冯了性等5个中药材进口加工项目。其中,我国首家获批俄罗斯低风险植物源性中药材的生产企业宝康公司,目前已加工俄罗斯野生防风9.3吨。

加快发展畜牧产品生产。紧紧抓住国家及省对生猪产业大力支持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北安温氏、北安佳汇龙头企业建设,提升生猪生产能力。围绕发展“两牛一猪一马”和特色养殖,引导养殖主体选择安格斯肉牛、长白猪、翘嘴鲌、黑龙江鲟等畜禽优良品种、应用先进养殖、繁殖技术,全面推行多元化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和技术,努力把黑河打造成全省重要的高端畜产品、水产品生产供给基地。2020年,畜牧业产值66.4亿元,较上年增长5%。生猪存栏53.15万头、生猪累计出栏57.6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07万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210个,其中生猪规模场124个、奶牛规模场19个、肉牛规模场50个。全省生猪存栏增速排名第1、综合排名第2;全省能繁母猪增速排名第1、综合排名第5。

全力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注册,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346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绿色(有机)食品种植业认证面积655万亩。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近几年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专项抽检合格率均是100%。引导农产品主体入驻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企业277家,入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企业191家,可追溯面积120.2万亩。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组织各县(市、区)深入梳理本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情况,明确目标路径,制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考核机制,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在202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评排名(未包含爱辉区)中,嫩江市第1名(2019年度第1名),孙吴县第15名(2019年度51名,上升36名),北安市第18名(2019年度23名,上升5名)。嫩江市全年4项主要指标全部排名全省前列:GDP总量排名全省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地方税收收入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列全省第3。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倡导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落实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主要措施突出抓好。围绕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产业基地、加工项目和产业园区一起上,打造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快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企业化步伐,大力推进符合本地特色的小型化、精品化加工,打造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形成一产、二产有机融合、大小项目互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化新形态,使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集中力量生产大豆油、豆制品、玉米淀粉、大米、速冻蔬菜、鲜食玉米、蓝莓、沙棘饮料等产品,新研发汉麻制品、杂粮粉、大豆直面、大豆速食面、大豆肽、大豆冰淇凌、豆豉系列健康休闲高附加值产品,已初步建立以大豆为主导,其它农产品加工为辅的绿色有机功能性农产品加工体系。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量预计达到282万吨。

绿色功能性物产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

创新营销手段。黑河市积极探索集团定制、众筹、电商营销、期货+保险等新型营销模式,通过绿农集团我市集中打造黑河“极境寒养”绿色有机功能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逐步统一网上销售和集中线下营销渠道,节约人力物力,建立全市上下统一的营销体系。市、县两级领导,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为企业带货、代言,集中销售杂粮粥、木耳、沙棘果汁、连池红鸭蛋等产品近30个品种,销售额706.8万元。做好与广东对口合作,孙吴聚创、邢氏食品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在广东珠海斗门区设立了8个销售专柜,推介销售五谷杂粮、蓝莓、沙棘制品、东北大米等特色产品,深受珠海市民的喜爱,逐步拓宽销售渠道。“黑河大豆”被授予中国绿色生态大豆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优质大豆生产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已有品牌授权的生产型企业78家,黑河市绿色农业产业协会正式会员企业480家,授权使用双品牌的企业78家,涉及140余款产品,建设了80个种植养殖加工基地。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上以电商销售渠道为主,线下在广东中山、广东珠海、四川成都以及黑河县(市、区)都开设体验中心、旗舰店,目前线上线下累计销售2000余万元。发布“极境寒养”区域品牌,带动全市农产品销售,为黑河优质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为农民种植收入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巩固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严守耕地红线,抓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不断恢复耕地地力水平,提高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创新监管机制,加强田间道、生产路、排涝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止2020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171.4万亩,放大发挥土地集中连片和规模经营的优势,既促进农民耕地的土地流转,又促进了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的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秸秆多元转化利用,推广玉米秸秆翻埋、碎混全量还田、水稻秸秆翻埋(旋耕)等技术模式,不断扩大秸秆全量还田面积。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量404.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1.4%。积极推进五大连池二龙山生物质发电厂、逊克诺宝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全市已建成31个秸秆固化站,已收集秸秆量9.8万吨。

农业农村活力明显增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全市成立61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占总数的100%,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发证工作。已建设7个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网上交易平台,现已开通运行。

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已完成。应颁发证书170701本,实际发放到农户手中166874本,占应颁证书97.8%,确权面积637.11万亩。

稳妥推进宅基地试点。2019年,北安市列入全省第一批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试点县,试点期限自2020年1月起至2021年12月止,已确定杨家乡、石泉镇解放村、二井镇建华村、主星乡红星村四个试点先行先试,正在摸清农村房屋权属、农村建设用地情况等工作。

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全市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到325个,农业生产托管面积129.2万亩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数量14834户次,五大连池市、嫩江市于2020年被确定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示范县,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147万元。

加大农业金融保险支持。2020年全市种植业保险面积达到1186.6万亩,同比增加16%。保险面积覆盖率60.2%。加快“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建设,全市涉农授信金额21.4亿元,授信人数15.3万人,历史放款金额14.7亿元,历史放款人数2.1万人,当前贷款金额1.8亿元,当前贷款人数8640人。

完成“两区”划定。全市“两区”划定实际完成面积981.2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291.3万亩(小麦110.2万亩,玉米174.1万亩,水稻7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89.9万亩,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保护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指导各地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以室内水冲厕所为主推进模式,努力增加室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不断提升。累计建设农村7019户,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7%,爱辉区(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5%,已提前完成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

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完成了垃圾治理体系建设,爱辉区采取第三方运营模式,嫩江市、五大连池市、孙吴县采取城乡一体化模式,北安市、逊克县采取“户分类、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开展垃圾治理,全市56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目标。全市建成垃圾分拣中心477个、垃圾转运站8个,配备村级保洁员1706名,保洁员工资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实施农村“污水革命”,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延伸、农村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实施1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黑河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收储设施建设,结合农村改厕,共建双瓮式、水冲式等厕所997座,污水收储设施1155个,购置吸污车8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逐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散排问题。

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依托合作社和企业,建立秸秆收贮、加工产业链条,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全市使用清洁能源取暖农户1396户,入户率达到1.42%。

抓好农村“菜园革命”,开展省级“菜园革命”示范村建设,以爱辉区、北安市、嫩江县为重点,发掘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建设省级“菜园革命”示范村24个。

建设“龙江民居”,按照省龙江民居省试点要求,投入2157万元,完成爱辉区外四道沟村和孙吴县哈达彦村2个省级俄罗斯族风格“龙江民居”试点村建设任务。

提升村容村貌,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以“四清二改一绿”为重点,全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全市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63个,其中,民族村23个,知青村4个,驿站文化村5个,红色文化村1个,生态田园村30个。

资料来源:黑河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切实增强,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力争市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3亿斤以上。地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4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76亿斤以上;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14万吨、35万吨、2.2万吨、1.9万吨以上。力争农业总产值实现年均增长4%、农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4%。

——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着力打造完善功能性食用非转基因大豆、强筋春小麦、高淀粉鲜食玉米、功能性水稻、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产业链。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力争粮食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50%和45%。

——农民增收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劳务输出和转移总量保持稳定,财产性收入渠道不断扩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业绿色功能性种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不断释放。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成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带动小户散户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消灭空壳村。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不断优化治理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村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所有县(市、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达到二类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标准,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十有十化六无”目标。

黑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

“十四五”规划目标

种植业指标体系

播种面积(年)

2700万亩

粮食产量(年)

103亿斤

畜牧业渔业指标体系

牧业产值增速(年均)

4%

牧业增加值增速(年均)

4%

渔业养殖面积

51.7万亩

渔业产量(年)

1.9万吨

渔业产值(年)

3.2亿元

农业机械化指标体系

农机配套比

1/3

综合机械化水平

99.70%

农业科技指标体系

主推技术到位率

95%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

71%以上

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

粮食加工转化率

50%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45%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黑土耕地保护(年均增加)

80万亩以上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5%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率

95%以上

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年均增加)

24个

秸秆还田率达到

75%以上

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指标体系

家庭农场(年均增加)

1700个

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年均增长)

1%以上

土地托管面积(占土地总面积)

40%以上

乡村建设行动指标体系

厕所革命

所有县(市、区)卫生厕所要达到85%以上

生活污水治理率

达到30%以上

菜园革命

省级示范村20个以上

龙江民居建设

龙江民居示范村达到20个以上

村庄清洁行动

美丽宜居村庄100个以上

资料来源:黑河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策略与发展动向前瞻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肉牛行业:牛出栏量持续增长 但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进出口金额均下降

我国肉牛行业:牛出栏量持续增长 但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进出口金额均下降

从存栏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牛存栏量持续增长,但截至2024年末,我国牛存栏量为10047万头,比上年末减少462万头,下降4.4%,结束连续5年的增长。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禽饲料行业产量连续两年增长 细分市场肉禽饲料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我国禽饲料行业产量连续两年增长 细分市场肉禽饲料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禽饲料主要可分为蛋禽饲料和肉禽饲料两种,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蛋禽饲料产量波动式增长,到2024年我国蛋禽饲料产量3236.1万吨,下降1.2%;而肉禽饲料自2021年之后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产量9754.2万吨,增长2.6%。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达到约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宠物饲料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其中山东省、河北省为主要产区

我国宠物饲料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其中山东省、河北省为主要产区

而随着当前宠物数量的增多,对宠物饲料需求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4年我国宠物饲料产量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宠物饲料产量为159.9万吨,同比增长9.3%。

2025年03月07日
2024年受下游生猪出栏影响我国猪饲料产量或下降 其中仔猪饲料下降幅度最大

2024年受下游生猪出栏影响我国猪饲料产量或下降 其中仔猪饲料下降幅度最大

从猪饲料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不断增长,到2023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为14975.2万吨,同比增长10.13%;2024年前三季度,猪饲料产量10229万吨,同比下 降6.8%。其中,仔猪饲料、母猪饲料、育肥猪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2.5%、7.7%、4.7%。

2025年01月22日
我国柑橘行业:园区面积、产值及产量持续增长 出口量方面有所下降

我国柑橘行业:园区面积、产值及产量持续增长 出口量方面有所下降

从产量来看,2018年到2023年我国柑橘产量从4138.14万吨增长到了6433.76万吨,连续六年产量稳定增长。

2025年01月16日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值、产量及出口数量均为增长趋势 香菇、黑木耳、平菇合计占比超过63%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值、产量及出口数量均为增长趋势 香菇、黑木耳、平菇合计占比超过63%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在2023年我国共有四个省市食用菌产量超过300万吨,分别为河南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产量分别为630.09万吨、499.61万吨、390.09万吨、342.24万吨。

2025年01月09日
我国草莓行业种类面积、产量及进口量均为增长趋势

我国草莓行业种类面积、产量及进口量均为增长趋势

具体从各省市来看,在2022 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江苏、山东、安徽;种植面积分别为30.98万亩、28.02万亩、21.44万亩;占比分别为14.00%、12.67%、9.69%。

2025年0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