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废钢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策略与发展动向前瞻》显示,废钢主要是指在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废钢是一种可无限次循环使用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它生产钢产品可以省去采矿、选矿、炼焦、炼铁等过程,节省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同时可大幅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废钢按其用途分为熔炼用废钢和非熔炼用废钢;按照废钢产生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废钢分为自产废钢、工业废钢、折旧废钢;按照废钢型号类别代码外形尺寸重量来分,可分为重型废钢、中型废铁、小型废钢、统料型废钢、轻料型废钢。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不断发展,目前已从“缺铁少钢”到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国。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1月,全国生铁产量79623万吨,同比下降4.2%;粗钢产量94636万吨,同比下降2.6%;钢材产量122333万吨,增长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受钢铁市场的发展,我国废钢市场也随之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废钢产量为2.6亿吨,同比增长8.3%;废钢消耗量为2.6亿吨,同比增长33.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废钢产业已形成供需双赢产业链。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国炼钢消耗废钢总量达到20407万吨,同比增加582万吨;废钢综合单耗为215.64千克/吨,同比增加9.4千克/吨,增幅为4.5%。其中转炉废钢单耗为162.96千克/吨,电炉废钢单耗为647.92千克/吨,同比减少7.1千克/吨。废钢比达到21.56%,同比增加0.94%;电炉钢比达到10.86%,同比增加0.74%。预计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10.2亿吨,废钢铁资源总量达到2.7亿吨,炼钢消耗废钢总量达到2.3亿吨。
市场竞争方面,受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影响(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并公示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废钢铁加工行业事中事后管理,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工信部对两份文件进行修订,并于2017年1月13日公布了修订后的《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废钢相关企业注册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废钢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0年来最高,达4786家,同比增长32%。2020年废钢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223家,同比下降52%。2021年1-10月共新增废钢相关企业883家,同比下降55%。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整理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山东省拥有的废钢相关企业是最多的,达5010家;其次为河北省,拥有废钢相关企业3060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整理
从城市分布上看,济南市拥有的废钢企业数量最多,达1774家;其次为邯郸市、安阳市,拥有的废钢企业数量分别为1460家和1183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整理(WW)
发展前景方面,受益于政策支持,未来我国废钢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绿色转型、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废钢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做好废钢的回收利用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一大重点。国家层面相关政策也对废钢加工利用指明了方向。
例如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指出,2020年我国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并明确了到2025年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的目标任务。实施废钢铁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研究制定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构建涵盖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维修企业、回收拆解企业等的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统。根据这一规划,未来我国废钢回收利用量将继续提高,且更加集聚。同时,做好汽车拆解回收,尤其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退役期”,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废钢由此而来。
随后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指出要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继续压减钢铁产能,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
短流程炼钢方面,2019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对2020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其中指出要推动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发展。
2021年10月,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指出,重点对长流程企业实施错峰生产,环保绩效评级A级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全废钢短流程炼钢企业自主采取减排措施。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冶金、建材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其中指出鼓励有条件地区的长流程钢厂通过就地改造转型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