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游是以娱乐为目的的人类太空旅行,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包括失重飞机、高空气球、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等。其中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意味着平民能够真正进入外太空,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感,甚至绕地飞行,因而更具吸引力。同时亚轨道飞行相比轨道飞行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让其成为商业航天企业的经济之选。
太空旅游的分类 |
|
轨道飞行 |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它只能让游客体验约半分钟的太空失重感觉,费用约为5000美元。 |
亚轨道飞行 |
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也非货真价实的太空旅游,但它能让游客体验身处极高空才有的感觉,赉用约为1万美元。 |
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 |
它们在火箭发动机熄火和再入大气层期间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费用大约10万美元。 |
飞机的抛物线飞行 |
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费用现在约为5000万美元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全球市场
全球太空旅行商业化时代开启
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奔赴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为期8天的太空之旅。但由于太空旅游的费用昂贵(例如蒂托太空飞行花费了2000万美元),只有顶级富豪才能实现体验,普通人根本想都不用想,因而无法大量普及,也一度被认为是富豪们的娱乐。因此虽然已经有数人通过付费的方式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进入国际空间站,但也只在顶级富豪群体。
直到2021年,维珍银河、蓝色起源和SpaceX开展亚轨道、轨道的商业太空旅游试飞,马斯克、贝索斯和布兰森作为这三家公司的老板,成为全球“唯三”能搭乘自家公司飞行器进入太空的人,且这3家公司已成功将“平民”送上太空,或在不久的将来开启太空旅行商业化时代。
例如2021年7月11日,维珍银河公司成功将创始人布兰森在内的5名船员送入太空,7月20日,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蓝色起源公司也圆满完成太空飞行任务。在试飞成功之后,维珍银河计划在明年底正式推出商业太空旅行,目前售价高达45万美元的船票已经售出700多张。
而除了珍银河、蓝色起源和SpaceX公司外,波音、太空探险公司、猎户座跨度公司等公司也相继进入该赛道。例如2021年9月16日,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将4名普通乘客送入太空轨道,是第一次由全民用机组人员组成的太空任务,也是SpaceX首日商业载人飞行任务。
猎户座跨度公司宣布了一个名为“极光空间站(Aurora Space Station)”的私人商用太空站计划。计划中,太空站将被放置在近地轨道上,并有效地充当太空酒店,一次最多可容纳六名太空游客。尽管该计划仍处于临时阶段,但该公司已经售出了数月的酒店预订额,每间房间的预定费用高达700万英镑(约人民币6400万元)。公司表示希望能在2022年接待到第一批付费客人。
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全世界航天经济的50%收入来自于电视和通信。从长远来看,太空旅游可以成为拓展太空经济收入来源的新渠道,太空旅行成本降低可以牵涉到每个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太空旅游累计总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到2030年太空旅行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0亿美元,长期市场价值可超过200亿美元。其中到2028年亚轨道市场价值将达到28亿美元,未来十年总收入将达到104亿美元;轨道市场将达到6.1亿美元,未来十年总收入将达到36亿美元。
虽然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短期内全民太空旅游不可能。这是由于目前空旅游仍然极其昂贵的,对身体的要求也很高,仅适用于通过体能测试并接受专业培训的人群。一些太空旅游公司因未能实现其目标,也面临淘汰和破产。如美国XCOR宇航公司,曾是最早受到媒体广泛关注的太空旅游公司之一,最有名的是在2008年宣布研发Lynx宇宙飞船,该公司原本预计在2015年推出该飞船的原型,但遇到财务困难,并于次年开始裁员。
对此有相关人士表示,太空旅游市场如果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每次价格必须降到5万到10万美元之间,才能让大众接受。而目前在国外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莱森创立的维珍银河公司一直在大力推广相对廉价的太空游。太空游一人的价格为25万美元,维珍银河公司已卖出680张太空船票,其中不乏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名人。
2、国内方面
虽然受限于技术发展,太空旅游还没有实现,在该领域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未涌现出具有典型代表的企业。不过在2016年,新成立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韩庆平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的“航天事业新动力”分论坛上公布了中国太空旅游三步走时间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脚步。进入2020年,中国航天产业链上相关的民营机构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全球各地相继建好测控站,并与国际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提高了中国测控能力,并以商业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2021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多个重大航天事件令人瞩目。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其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2022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2016年以来,截至2021年12月,共完成207次发射任务,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共完成183次,总发射次数突破400次。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实施11次发射任务。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太空旅游将变得可行,我国的太空旅游项目也将迎来蓬勃发展。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显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拓展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应用广度深度,实施北斗产业化工程,为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提供更先进更经济的优质产品和便利服务。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服务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新一轮技术红利的推动下,太空旅游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的火箭发射能力会逐渐增强,升空的舒适度也会大大提高,并且随着运载能力的提高,大规模太空旅行也将会实现。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