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乳饮料是指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发酵或未经发酵加工制成的制品。含乳饮料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配制型含乳饮料是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白砂糖、甜味剂、酸味剂、植物提取液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饮料。
1、政策法规壁垒
在含乳饮料行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含乳饮料被纳入了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蛋白饮料产品,对含乳饮料的生产场所清洁度、杀菌工艺、消毒设施、空气洁净度均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新进入企业的生产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
2、品牌壁垒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含乳饮料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对于消费者而言,其选择含乳饮料和乳制品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就是产品的品牌。受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被关注的影响,产品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含乳饮料和乳制品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大众消费者,消费者在挑选时往往注重当地知名品牌及全国大品牌。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通过企业常年诚信合法经营并累积大量忠实消费群体而获得的,新进入者短期内很难达到相应水平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3、销售渠道壁垒
完善的销售渠道是含乳饮料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全国范围内,含乳饮料行业和乳制品加工行业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争取市场中有实力的经销商、满足知名商超的进场标准已经成为这类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营销网络的完善依赖于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品质信赖度和市场认知度,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4、技术壁垒
含乳饮料和乳制品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和新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质量管理技术依托于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熟练的操作工人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溯源体系。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的改进则需要企业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对产品特点、市场定位、消费人群的充分认知,以及在产品研发、设备升级过程中的持续资金投入。
近年来,含乳饮料和乳制品的种类日益丰富,企业在传统生产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新产品,通过快速迭代的产品创新,抓住当前市场的消费潮流,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因此,只有技术储备丰富的企业才能及时跟进、引领行业的发展,避免同质化的产品竞争。而小型企业和新进入者则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5、奶源壁垒
作为含乳饮料(生鲜乳加工型)和乳制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是这类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企业对奶源的控制能力也同时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近年来,全国性乳制品企业已加快了对优势奶源地的布局,区域性乳企亦不再仅仅依靠当地的奶源,而是通过与优质牧场、合作社等进行长期合作来获得稳定的奶源供给渠道。同时,由于我国养殖行业长期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导致奶牛养殖牧场往往也偏向于与下游含乳饮料(生鲜乳加工型)或乳制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自身能获得稳定的市场需求量。因此,行业外的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奶源供应。
6、资金及规模壁垒
含乳饮料和乳制品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十分严苛,使得新进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和人力资源优势。首先,以利乐为主的灌装生产线价格昂贵,新进入企业在设备引进和厂房建设上势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较大;其次,要实现稳定的生产经营,企业不仅需要具备品质较高且足额供应的奶源渠道,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铺设终端销售渠道以及物流配送体系,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最后,当项目正式投产后,企业还需要进行品牌宣传、市场开拓和新产品研发等各方面的投入,对企业的资本实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YY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