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技服务壁垒
我国是农资消费大国,由于我国农户文化素质不高,土地分散,在农资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严重不当使用行为,不仅造成环境破坏和食品安全隐患,也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因此,开展农技服务,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资产品,既是农资流通企业必须肩负的责任,也是其扩大品牌影响力、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高效的农技服务体系必须建立在高素质的农技服务队伍、完善的农技服务网络及贴身的农技服务活动上,同时农资消费的滞后性使农技服务具有先投入后产出的特点,这对农资流通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资本投入实力和持续服务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农技服务能力是农资流通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进入行业的一个新的壁垒。
2、 配送网络壁垒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经营的进一步市场化,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流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农资流通企业需建立安全、高效、完善的市场配送网络体系。因此,配送网络是否安全、高效、完善是农资流通企业是积极应对农资市场国际化接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也是进入行业的一个新的壁垒。
3、 资金壁垒
农资流通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大。首先,农资流通行业具有“毛利低、规模大、覆盖广”的特征,只有规模化采购和高效的配送网络体系才能降低运营成本,而大规模采购和建设完善的配送网络必须具备较强的资本实力。其次,农资产品具有“全年生产、季节消费”的特征,企业在农资消费淡季需要投入大额资金进行集中采购及储存,且占用资金周期长,在旺季销售后才能回笼资金。因此,进入农资流通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4、 供应链壁垒
农资产品具有“全年生产、季节消费”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农资流通企业在淡季集中储备,在旺季通过布局合理、高效的配送网络,及时满足农户的农资季节性消费需求。另外,仓储能力是农资流通企业实现淡季规模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第三方农资仓储业务不发达,规模偏小且数量有限,除少数农资流通企业具备实力在重要的交通节点设立农资仓储中心的实力外,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大规模仓储的能力。农资流通企业必须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快速反应农户的需求及有效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只有少数农资流通企业建设了包括码头、铁路专用线及信息系统等软硬件设施,具备高效率的配送能力。
5、 品牌信誉壁垒
目前,我国农户种植规模小、经营分散及专业知识不足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农资产品采购过程中议价能力较弱、品质甄别能力较差。而农资产品品牌繁多、品质不一,部分农资经营者向农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形时有发生。农资流通企业作为供需衔接环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其品牌信誉是所供应产品和服务品质的保证。因此,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来说,品牌信誉优势已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而良好的品牌信誉必须经过长期、持续的市场检验才能形成。
6、 人才壁垒
农资流通行业牵涉面广,涉及大宗采购、国际贸易、仓储、配送销售及庞大销售渠道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同时由于行业利润较薄,氮肥、磷肥、复合肥等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大,所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行业的理解程度及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发展乃至生存至关重要。其次,农资基层经营和服务通常要深入广袤的农村市场,客观要求从业人员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农资企业做大做强,必须长期凝聚大量甘心奉献且熟悉及掌握农业技术、农村经济、农资产销、国际贸易、大宗商品流通、渠道管理等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随着农资流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精通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yzx)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