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有利及不利因素浅析

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动三元前驱体产业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新能源汽车受到了包括财政补贴、购置税减免、政府采购在内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欧美等国家、地区亦出台了车价补贴、收税减免、积分制等差异化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措施三元前驱体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将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市场化、国际化有利于三元前驱体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政策的扶持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初始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逐步加强,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便捷性成为新能源汽车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加深,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提升、成本下降以及配套完善将得到充分落实,未来,新能源汽车以及上游产业链将形成市场作为主要驱动力量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有利于三元前驱体产业的长期发展。

 

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结构性产能过剩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资本进入三元前驱体领域。三元前驱体具有技术快速迭代的典型特征,使得部分企业一经投产就成为落后产能,形成了整个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形。中低端产能过剩使得常规三元前驱体市场竞争无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2)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

财政补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阶段起到关键的拉动作用,随着补贴的持续退坡,虽然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阶段性的补贴退坡,使得行业各环节利润空间收窄,企业盈利水平成长不及预期。(yz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膨润土行业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 且贸易顺差额整体呈扩大走势

我国膨润土行业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 且贸易顺差额整体呈扩大走势

膨润土也叫斑脱岩,皂土或膨土岩。是一种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具有多种特殊性质和应用。膨润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钻井液、冶金工业、型沙粘接剂、猫砂等。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液化天然气行业产需及进口量均增长 进口市场中澳大利亚和卡塔尔为主要来源国

我国液化天然气行业产需及进口量均增长 进口市场中澳大利亚和卡塔尔为主要来源国

从地区产量来看,在2024年1-9月我国液化天然气行业产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产量分别为442.6万吨、355万吨、245.4万吨、171.7万吨、119.2万吨。

2024年11月11日
政策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装机容量与发电量逐年增长  水电发电量占比最高

政策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装机容量与发电量逐年增长 水电发电量占比最高

从装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9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4.7%,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主要以石墨烯粉体为主 新能源是应用占比最大领域

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主要以石墨烯粉体为主 新能源是应用占比最大领域

随着新能源和消费电子等行业发展,下游应用市场对石墨烯需求持续增长,这也让石墨烯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为386亿元,同比增长15.22%,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稀土行业:轻稀土指标逐年提高 且市场供给格局进一步集中

我国稀土行业:轻稀土指标逐年提高 且市场供给格局进一步集中

从我国稀土指标情况来看,在2019年到2023年我国轻稀土数量从112850吨增长到了250850吨,连续五年稳定增长,而中重稀土指标数量则一直保持在19150吨。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产量增长提速 贸易顺差额呈缩小态势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产量增长提速 贸易顺差额呈缩小态势

进出口来看,我国天然石墨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规模,且出口量整体呈现下滑态势。进口方面,2023年我国天然石墨出口量达到22.19万吨,同比下降7.08%。

2024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