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其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均属于“摇椅式”电化学充放电行为。
产业链来看,钠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生产设备等;中游为钠离子电池制造,按照技术路线的不同,可以细分为钠硫电池、钠盐电池与钠-空气电池;下游为应用领域,应用于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成本占比来看,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及电解液占比最大,均达到26%,隔膜占比18%,负极材料占比16%,集流体占比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出货量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将超过7GWh,2030年超过200GWh。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需求量来看,目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开始小批量生产钠离子电池,但尚未大规模产业化,产业化初期成本优势不足。未来随着产业投入加大,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市场需求量约11.9GWh,2025年需求量将达28.2GWh,2028年需求量将达到95.6GWh。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下游应用占比来看,储能是钠离子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2023年占比高达60%;其次为电动两轮车和新能源汽车,占比合计约为4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