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是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检测装置。
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慧制造、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传感器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其市场规模也是不断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3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 2259.1 亿美元。而在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迅速。
从产业链来看,传感器上游主要为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原材料;中游为传感器的生产;下游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3.24.9亿元,同比增长7.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738.9亿元增长到了1336.2亿元,连续五年市场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的扩大,也使得不少企业开始持续布局传感器相关业,比如在2025年3月新力传感宣布获得3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而截至目前新力传感已经获得了信远正合、气体传感器上市龙头企业汉威科技、金沙江资本等产业巨头和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具体从我国传感器行业整体投融资情况来看,2018年到2024年我国传感器行业投融资事件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发生112其投融资事件,相较于203年投融资事件有所回升,而投融资金额则持续下降,投融资金额为75.4亿元。2025年1-4月6日我国传感器行业发生39起,投融资金额为22.78亿元。
数据来源:IT桔子、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方面,为促进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我国及部分省市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支撑。持续推进高精度矿用传感器、控制器、工业基础软件等研发应用,推动终端装备加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强化数据融合共享。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层级 |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国家级 | 2024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
国家级 | 2024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 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 |
国家级 | 2024年4月 | 国家矿山安监局、应急管理部等部门 | 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加强矿用装备基础原材料、元器件研究,优化装备制造工艺,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提升智能装备在复杂恶劣环境中的稳定性、适用性和运维便捷性,积极推广高可靠采、掘(剥)、装、运装备,保障智能装备、信息网络、控制系统的长周期高可靠运行。 |
国家级 | 2024年5月 | 国家能源局 | 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支撑。持续推进高精度矿用传感器、控制器、工业基础软件等研发应用,推动终端装备加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强化数据融合共享。 |
省级 | 2024年2月 | 陕西省 | 关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实施意见 | 多措并举支持新型显示、能化装备制造、输变电装备、航空及其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等基础较好的产业走出去,引导光子、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增材制造、铝镁合金、乳制品、富硒食品等有发展基础、外向度较低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
省级 | 2024年5月 | 吉林省 | 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 主要围绕智能传感器、车载控制单元、线控部件、车载计算平台、智能信息安全与通信等重点领域集中突破,大力发展中高端汽车电子产品及关键核心部件。 |
省级 | 2024年5月 | 广东省 | 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 | 打造智能感知产业体系。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推动图像、声音、触控等传感器开发与产业化,加快消费类电子、家电家居等领域中生物特征识别、图像感知等传感器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推动加工制造、集成封装、计量检测等产业生态协同。到2027年,实现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倍增。 |
省级 | 2024年6月 | 上海市 | 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 研发抗干扰及高精度数据处理算法等技术,提高可穿戴设备用柔性传感器的体温、血氧、心电等感知能力。研发室内(外)定位与导航、红外高灵敏探测、毫米波雷达感知等定位和高精度识别技术,提高老年人出行、室内移动等实时定位和多模态行为感知能力。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