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是一种新型通信方式,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
从产业链来看,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以及地面基础设施三大部分;中游为卫星互联网运营及服务,包括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和卫星固定服务;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通信、交通运输、航空机载、应急救援、远洋海事、能源电力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应用占比来看,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分布显示,通信广播卫星以8681颗占据显著优势,占比达74.8%;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领域分别拥有1483颗和1176颗卫星,占比分别为12.8%和10.1%;导航定位卫星数量较少,仅有169颗,占比达1.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增长。2024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53.3亿元,同比增长6.3%;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76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已经发布计划的卫星星座规划来看,卫星互联网卫星规划总数量超过1.6万颗。2023年“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成功实现“百星飞天”的阶段性目标,“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
中国卫星互联网重点代表计划进展情况
星座计划 | 所属公司 | 规划星座规模(颗) | 轨道高度(km) | 最新进展 |
鸿雁星座 | 航天科技 | 300 | 1100 | 发射完成首颗试验星 |
虹云工程 | 航天科工 | 156 | 1000 | 发射完成首颗试验星 |
行云工程 | 航天科工 | 80 | 800-1400 | 已发射2颗卫星 |
九天微星星座 | 九天微星 | 72 | 700 | 已完成系统级验证 |
翔云 | 欧科微 | 28 | 500 | 发射完成首颗试验星 |
吉林一号 | 长光卫星 | 138 | 500-700 | 已有108颗卫星在轨运行 |
天启 | 国电高科 | 38 | 900 | 已发射21颗卫星 |
银河Galaxy | 银河航天 | 2800 | 500-1200 | 已发射7颗卫星 |
星网工程 | 中国星网 | 12992 | 500-1200 | 已向ITT提交了两个星座的频谱申请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