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代码C38)”;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代码C387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智能照明器具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调查与投资战略规划》显示,目前国内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除了宏观政策指导之外,主要通过制定行业国家标准和资质认证等进行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①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审核和发布行业标准、指导行业技术改造和进步等工作。
②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拟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范,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拟定并组织实施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等。
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我国照明工程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行业资质管理,制定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2)行业学会/协会
①中国照明学会中国照明学会是由照明科技工作者及有关涉及照明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生产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要工作是普及照明学科先进技术,促进照明学科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开展对会员和照明专业技术领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开展“中照照明奖”的评奖工作等。
②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是由从事照明电器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经民政部正式注册的全国唯一的照明电器行业的社团组织。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开展行业调查统计、对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预测、参与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等。该协会积极推进LED技术在照明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参与制定LED相关标准,开展LED照明产品生产和进出口的数据统计等。
③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是为半导体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的新型组织,是培育和发展我国半导体照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社会力量。2020年12月21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批准成立“城市与文旅照明专业委员会”。2021年3月银河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波获聘担任第一届城市与文旅照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获聘担任第二届半导体照明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④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
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系由LED企业、照明企业及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检测机构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主要工作包括推进半导体照明
/LED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的自主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标准研究。
2、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资质我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对部分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
(2)行业质量、安全监督国家对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进行安全、质量监督的相关法规及管理体制如下:
序号 |
法律法规 |
颁发机构 |
主要内容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8月修订)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2018年12月修订)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销售产品的质量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近年来,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鼓励和扶持行业内优秀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给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序号 |
法律法规名称 |
颁发机构 |
文件编号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2018年12月修订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发布,2014年4月修订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第90号发布,2018年10月修订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第28号发布,2018年12月修订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20】第45号发布,2021年1月实行 |
6 |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
国务院 |
国务院令第530 号,2008年10月实行 |
7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国务院 |
国务院令第493 号,2007年6月实行 |
8 |
《城市照明管理规定》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4号,2010年7月实行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相关产业政策
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行业,相关政策具体如下:
序号 |
主要产业政策 |
发布单位 |
发布时间 |
相关内容 |
1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2021年3月 |
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建成文化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集散体系,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提出要推动智慧文旅发展,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推动智慧家居发展,应用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等。提出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央档案馆新馆、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故宫博物馆北院区、国家美术馆、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 |
2 |
《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文化和旅游部 |
2020年11月 |
意见要求,发展沉浸式业态。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4K/8K超高清、无人机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发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推动沉浸式业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等相结合。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发展数字艺术展示产业,推动数字艺术在重点领域和场景的应用创新,更好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
3 |
《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 |
中 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
2019年12月 |
通知指出,近年来脱离实际、盲目兴建景观亮化设施,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城镇建设中都有所发现。通知强调,必要的亮化工程可以搞,但要从实际出发。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地景观亮化工程等城镇建设项目进行梳理评估,看是否存在违背城镇发展规律、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超出地方财力、背离人民群众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
4 |
《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 |
2019年8月 |
意见指出,主要任务包括:(1)着力丰富产品供给。鼓励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促进演艺、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行业创新发展,引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等,到2022年,培育30个以上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扩大文化和旅游有效供给。(2)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 小时书店。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到2022年,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不断丰富 |
5 |
《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 |
2019 年8月 |
提出有关促进商业消费的二十条意见,其中之一即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具体措施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
6 |
《“十三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7 年12月 |
提出“十三五”城市绿色照明建设目标主要为:到“十三五”期末,单位GDP城市照明耗电量下降20%,道路照明节电率达到10%。积极推进LED等绿色照明产品在城市照明中的应用,到2020年底,新、改(扩)建城市景观照明中LED 产品应用率不低于90 %;新、改(扩)建道路照明中LED 路灯应用率不低于50 %。推进城市智能照明等的试点示范,结合智慧城市开展城市智能照明应用试点示范,发挥城市照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包含充电桩、WIFI 等技术的多功能灯杆试点建设,实现“互联网+”智能照明新发展。开展包括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高效节能夜景照明示范工程、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照明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多种试点示范活动,提高城市绿色照明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能力 |
7 |
《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
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 |
2017 年7月 |
提出主要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2020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达10,000亿元,LED功能性照明产值5,400亿元,LED 照明产品销售额占整个照明电器行业销售总额的70%,产业集中度达15% |
8 |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 |
国家发改委 |
2017 年1月 |
将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等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
9 |
《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国家发改委、科 技部、工业和信息 化部、环境保护部 |
2016 年12月 |
通知提出要推动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支持LED智能系统技术发展。主要目标: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
10 |
《关于印发“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 |
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 |
2016 年12月 |
提出绿色照明工程,以城市道路/隧道照明节能改造为重点,加快半导体照明关键设备、核心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技术成熟的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推广应用。到2020年,在200个城市、县实施道路照明节能改造工程,推广1,000万余盏LED路灯,形成节能电力100亿千瓦时左右 |
11 |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国务院 |
2016 年11月 |
要求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到2020年,高效节能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3 万亿元;要求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其中包括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 |
12 |
《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门 |
2014 年8月 |
主要目标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13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2014 年3月 |
规划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顺应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新趋势,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包括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建筑,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节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