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显示,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将具备感知、监控、通信、自动化控制等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融入煤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以工业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先进信息技术在传统煤矿生产领域的落地运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煤矿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水平,最终响应国家关于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服务于我国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属于“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属于“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类中的“I6531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项下“工业互联网及支持服务”中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的监管体制为国家进行宏观指导及监察、各级政府部门执行具体监管、行业协会实施自律约束下的市场竞争体制,行业主管部门主要为发改委、工信部、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等,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等。
序号 |
主管部门 |
主要职能 |
1 |
发改委 |
负责相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行业的管理与规划等;拟定并组织实 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工业等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管理。 |
2 |
工信部 |
主要负责制定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 中的重大问题,拟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等。 |
3 |
国家应急管理部 |
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 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
4 |
国家矿山安监局 |
拟订矿山安全生产(含地质勘探,下同)方面的政策、规划、标准, 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部门规章草案并监督实施;负责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等。 |
5 |
中国煤炭工 业协会 |
全国煤炭行业的自律性管理组织,主要负责制订煤炭行业的相关行业 标准,发挥着联系政府、指导行业、服务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
6 |
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 |
协助政府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在政府部门和煤炭机械工业的企、事业 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制订或修订相关的行业政策、法规、条例和标准,推进中国煤炭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国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智能矿山行业发展迅速,为进一步规范并促进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智能矿山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扶持政策,这为保持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近年来出台的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主要如下:
(1)智能矿山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序号 |
法律法规 |
颁布时间 |
颁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
2005年 |
国务院 |
是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制定的条例。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修正)》 |
2009年 |
全国人大常委 |
是为了发展矿业,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修正)》 |
2009年 |
全国人大常委 |
是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制定的法律。 |
4 |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13修订)》 |
2013年 |
国务院 |
是为了保障煤矿安全,规范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保护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的条例。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正)》 |
2014年 |
全国人大常委 |
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法律。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修正)》 |
2014年 |
全国人大常委 |
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修正)》 |
2016年 |
全国人大常委 |
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制定的法律。 |
8 |
《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
2020年 |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监局 |
为适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变化,落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等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提升煤炭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制定的办法。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智能矿山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序号 |
政策名称 |
颁布时间 |
颁布部门 |
主要相关内容 |
1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2016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 |
2 |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2016年 |
工信部 |
“发展核心工业软硬件。突破虚拟仿真、人机交互、系统自治等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瓶颈,夯实核心驱动控制软件、实时数据库、嵌入式系统等产业基础” |
3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2016年 |
国务院 |
“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4 |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
2016年 |
国务院 |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软硬件、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建立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增强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 |
5 |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16年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
“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一批先进高效的智慧煤矿” |
6 |
《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 |
2016年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到2020年建成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大数据、应用服务、安全与运维、标准规范等六大支撑保障和应用服务体系(简称‘六大体系’),实现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的基本格局,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
7 |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
2016年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
“2030年目标。煤炭实现科学产能。实现煤炭安全开采;基本建成绿色矿山,原煤入洗率达到应洗尽洗,采动环境损伤降低9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智能化开采,重点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顺槽集中控制,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规模化地下气化开采矿井实现工业示范” |
8 |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
2017年 |
国务院办公厅 |
“推进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创建煤矿煤层气(瓦斯)高效抽采和梯级利用、粉尘治理,兼并重组煤矿水文地质普查,以及大中型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等示范企业;建设智慧矿山” |
9 |
《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
2017年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监局 |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
10 |
《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20年 |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八部委 |
“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加快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提升新建煤矿智能化水平”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