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市场分析报告-产业格局现状与发展趋势前瞻》显示,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是我国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对铁路车辆、机车、电气化路线等进行安全防护及预警,确保铁路车辆、机车、供电运行安全。其中,在车辆、机车运行安全防护领域,通过采取轨边在线检测、监控、调速等技术手段,保障移动车辆、机车在线运行安全;在供电安全检测领域,对受电弓、接触网、接触支撑悬挂、支柱、接触网悬挂系统、车顶、变电所供电设备进行在线状态监测;在机车、车辆检修领域,借助工位机、手持机的辅助,图形化展示列车维修状态和维修进度,实现列车从进入站修到修竣出库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车辆、机车、供电运行安全防护与运维,为我国铁路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促进了我国铁路客货运输不断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属于制造业下“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之“C371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之“C3716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属于制造业下“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4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之“2.4.1铁路高端装备制造”;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由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国家发改委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行业的管理与规划等,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交通运输部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等;指导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营。
国家铁路局负责起草铁路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参与研究铁路发展规划、政策和体制改革工作,组织拟订铁路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铁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铁路运输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和设备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等。
国铁集团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统筹安排路网性运力资源配置,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任务,负责铁路行业运输收入清算和收入进款管理。自觉接受行政监管和公众监督,负责国家铁路新线投产运营的安全评估,保证运输安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审核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指导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负责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铁道学会是铁道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经民政部批准注册,由中国科协和国铁集团双重领导的全国铁道行业科学技术性的群众组织,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开展国内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交流合作,发展同国内外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组织举办相关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开展国内外调查研究、培训等活动;承办铁道科技成果展;组织铁道科技和科普期刊、书籍、论文集及其它科技文献资料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开展铁道行业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等。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协会,工作范围包括开展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融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和技术进步、安全生产、资源经营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制订并组织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行规行约;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标准的实施;依据政府有关部门授权,开展城轨装备认证工作;开展城轨交通领域咨询服务工作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下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智能装备、铁路专业信息化产品和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服务,均属于我国加快培育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近年来,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主要法规和政策如下:
序号 |
法律、政策名称 |
有关内容 |
发布单位 |
发布日期 |
1 |
《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 |
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管理深度应用,一体服务广泛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
交通运输部 |
2021年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 |
全国人大 |
2021年 |
3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加强长期性能观测,完善数据采集、检测诊断、维修处治技术体系。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2021年 |
4 |
《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 |
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发挥好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变革、规制完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
交通运输部 |
2021年 |
5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 |
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积极有序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进一步增强市域(郊)铁路运营供给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大城市功能布局、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健全技术标准和装备体系。完善市域(郊)铁路建设运营等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支持地方、企业推进相关领域技术与管理创新,加大机车装备、控制系统等自主研发力度和国产化应用,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完善市域(郊)铁路列车谱系,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装备体系,提高系统装备和技术标准的通用性,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 |
国务院 |
2020年 |
6 |
《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
高速铁路安全防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客运车站广场、售票厅、进出站口、安检区、直梯及电扶梯、候车区、站台、通道、车厢、动车存放场所等重要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高速铁路桥梁、隧道、重要设备设施处所和路基重要区段等重点部位配备、安装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当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图像资源共享。 |
交通运输部 |
2020年 |
7 |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
运用信息化现代控制技术提升铁路全路网列车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设铁路智能检测监测设施,实现动车组、机车、车辆等载运装备和轨道、桥隧、大型客运站等关键设施服役状态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智能维护。 |
交通运输部 |
2020年 |
8 |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
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有力„„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得到可靠保障,铁路交通事故率、死亡率大幅降低。确保设施设备本质安全。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和装备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提升关键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及安全防护、快速修复能力。增强兴安强安保障能力。加大智能检测监测安全保障技术应用,提高运行状态自感知、设备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水平。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增强安全数据和问题隐患、运行状态和性能规律等集成管理、智能分析和预警预告能力。加强沿线安全防护工程建设,构建空天地车一体化的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自然灾害以及异物侵限、周界入侵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关键监测预警信息实时上车交互并与列控、调度指挥系统互联。完善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增强铁路防灾减灾能力。在安全关键及高危工种岗位探索应用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在有人值守岗位推行无人值守、远程监控,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用工,防范安全风险。 |
国铁集团 |
2020年 |
9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智能高铁、智能道路、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数字管网、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等新型装备设施,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提高养护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 |
国务院 |
2019年 |
10 |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应当贯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生命周期,遵循安全第一、动态监测、规范管理、标准作业的原则。运营单位应根据运营实际,合理制定设备运行计划。每日运营前,应对轨行区行车环境,车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站台门等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客运服务的设备,以及其他重新开机启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营。鼓励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状态检查。 |
交通运输部 |
2019年 |
11 |
《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 |
强化关键设施设备管理。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施设备运营准入技术条件,加快推动车辆、信号、通信、自动售检票等关键设施设备产品定型,加强列车运行控制等关键系统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维修技术规范和检测评估、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关键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行业共享机制和设施设备运行质量公开及追溯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监管。 |
国务院 |
2018年 |
12 |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检测管理办法》 |
本办法所称高速铁路状态检测,是指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动、静态测试手段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进行的检查、测试、监测及对其运用质量进行的安全评定。高速铁路状态检测工作应当贯彻检修分开、以检定修的理念,遵循安全、准确、高效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利用天窗,实现高速、及时、精确检测。高速铁路状态检测工作应当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运用成熟可靠的高速车载等检测设备,推广实时在线监测技术,提高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 |
交通运输部 |
2018年 |
1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
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在运营基础要求、运营服务、安全支持保证、应急处置及法律责任方面提出明确规定。 |
交通运输部 |
2018年 |
14 |
《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加快先进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安全领域,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矿山开采、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储存、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监测预警产品和故障诊断系统。生产安全领域,重点发展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被动安全产品和安全防护设施等。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技术与装备科研为重点方向,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救援、本质安全工艺和装备、安全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
工信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 |
2018年 |
15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突破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首台套装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质量与可靠性。 |
国务院 |
2016年 |
16 |
《铁路法》(2015年修正) |
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加强对铁路的管理和保护,定期检查、维修铁路运输设施,保证铁路运输设施完好,保障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2015年 |
17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
从事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的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执行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
国务院 |
2013年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行业主要标准/规则
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设备和提供的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服务是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具有严格的技术规范,具体如下:
序号 |
标准/规则文号 |
标准/规则名称 |
1 |
GB/T36964-2018 |
软件工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
2 |
GB/T36334-2018 |
智慧城市软件服务预算管理规范 |
3 |
GB/T25340-2010 |
铁路机车车辆自动识别技术条件 |
4 |
GB50384-2018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
5 |
GB/T28181-2016 |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
6 |
SJ/T11680-2017 |
信息技术软件项目度量元 |
7 |
TB/T3340—2013 |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探测设备 |
8 |
TJ/CL403-2014 |
货车轮对尺寸动态检测系统(TWDS)技术条件 |
9 |
TB/T3187—2007 |
铁道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 |
10 |
TG/CL210—2015 |
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 |
11 |
TG/CL224—2016 |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
12 |
TB10057-2010 |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
13 |
TJ/CL344-2014 |
动车组电子标签暂行技术条件 |
14 |
TJ/KH011-2013 |
铁路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
15 |
TJ/JW047-2014 |
整备场检修作业安全联锁监控暂行技术条件 |
16 |
TJ/JW088-2015 |
机车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暂行技术规范 |
17 |
TJ/JW096-2016 |
铁路机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编码暂行技术规范 |
18 |
TJ/JW097-2016 |
机务专业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暂行技术规范 |
19 |
TJ/JW109-2017 |
机务运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暂行) |
20 |
TJ/CL257-2013 |
动车组检修作业安全联锁监控系统技术条件 |
21 |
TJ/CL356-2008 |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地面AEI设备技术条件 |
22 |
TJ/CL358-2011 |
TFDS动态检查集中作业方式组网技术方案 |
23 |
TJ/CL368-2009 |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 |
24 |
TJ/CL386-2011 |
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条件 |
25 |
TJ/CL399-2015 |
客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TVDS)探测站设备暂行技术条件 |
26 |
TJ/CL401-2012 |
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TFDS)图像自动识别模块技术条件(暂行) |
27 |
TJ/CL255-2015 |
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检测系统(TEDS)探测站设备暂行技术条件 |
28 |
TJ/CL255A-2013 |
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检测系统(TEDS)轨边设备安装暂行技术要求 |
29 |
TJ/CL405-2014 |
铁路客车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
30 |
TJ/GW088-2013 |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 |
31 |
TJ/GD004-2014 |
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暂行技术条件 |
32 |
TJ/GD005-2014 |
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暂行技术条件 |
33 |
TJ/GD006-2014 |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暂行技术条件 |
34 |
TJ/GD008-2014 |
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暂行技术条件 |
35 |
TJ/GD009-2014 |
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暂行技术条件 |
36 |
TJ/GD010-2014 |
6C系统综合数据处理中心暂行技术条件 |
37 |
TJ/XX001-2014 |
铁路站(场)局域网无线安全接入暂行技术要求 |
38 |
TJ/XX002-2014 |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1.0(铁路局级)暂行技术规范 |
39 |
TJ/XX004-2016 |
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
40 |
TJ/XX005-2016 |
客车(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测联网应用技术要求 |
41 |
TJ/XX006-2016 |
铁路主数据(第一批)暂行规范 |
42 |
TJ/XX007-2017 |
铁路站(场)局域网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接入平台技术条件 |
43 |
TJ/XX008-2017 |
铁路主数据(第二批)暂行规范 |
44 |
TJ/XX009-2017 |
铁路统一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暂行) |
45 |
TJ/QT003-2015 |
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 |
46 |
TB/T2460—2016 |
铁道车辆减速顶 |
47 |
TB/T3162.2—2007 |
铁道车辆停车防溜装置第2部分:停车防溜顶 |
48 |
TB/T2296-2019 |
铁路信号计轴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
49 |
TB/T3189-2007 |
铁路信号计轴应用系统技术条件 |
50 |
TB/T3073-2003 |
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 |
51 |
TB/T3074-2003 |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 |
52 |
IEC62279-2002 |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铁路控制和保护系统用软件 |
53 |
IEC62425-2007 |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电子系统的安全要求 |
54 |
TB10006-2016 |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 |
55 |
TB/T3147-2020 |
铁路轨道检查仪 |
56 |
Q/CR462—2017 |
铁道车辆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
57 |
Q/CR534—2016 |
机车车辆车轮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条件 |
58 |
Q/CR575-2017 |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