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环境监测仪器(digital thermometer)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布环境检测仪器行业相关政策,如《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会》、《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等,来规范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有序、高效发展。
2020-2021年国家层面环境检测仪器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
部门 |
政策 |
内容 |
2020年3月 |
生态环境部 |
《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
发展智慧监测,推动物联网、传感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监控业务中的应用。 |
2020年3月 |
生态环境部 |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 |
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活动 |
2020年6月 |
生态环境部 |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2020-2035年)》 |
2020-2035年,生态环境监测将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构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估体系。 |
2020年6月 |
生态环境部 |
《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 |
加强了组织实施,监测、执法、人员、资金保障等重点向VOCs治理攻坚行动倾斜 |
2020年10月 |
生态环境部 |
《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
2020年10-12月,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5微克/立方米以内; 2021年1-3月,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内 |
2020年10月 |
生态环境部 |
《京津宾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
2020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3天以内。 |
2020年12月 |
生态环境部 |
《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 |
完善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构建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加快完善生态保护修复评估体系 |
2020年12月 |
生态环境部 |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的基本要求、技术路线,以及标准文本和相关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 |
2021年1月 |
生态环境部 |
《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 |
在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等方面取得关键进展 |
2021年1月 |
生态环境部 |
《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 |
强调长三角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带好头,紧扣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按照“共推、共保、共治、共建、共创"的原则,制定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统筹行动的共治联保方案。 |
2021年3月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
2021年4月 |
生态环境部 |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会》 |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将重点在三个方面突破提升。一是提升整体性,构建“大监测"格局。二是提升系统性,补齐“生态”短板。三是提升协同性,加快“高质量”转型。 |
2021年7月 |
生态环境部 |
《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 |
2022年6月底前,基本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支和减排潜力,探索形成建设项目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评价技术方法,打通污染源与碳排放管理统筹融合路径,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作用。本次试点主要开展建设项目二氧化碳(CO2)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展以甲烷(CH4)、氧化亚氨(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气化硫(SF6)、三氧化氮(NF3)等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我国许多省市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为行业指明方向。
2021年中国部分省市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省市 |
时间 |
政策 |
内容 |
北京市 |
2021-03-24 |
《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
在挥发性有机物产品含量、污染排放,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重点行业环评审查、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以及环境监测分析和评价等方面,制定修订相关标准。 |
上海市 |
2021-08-18 |
《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
生态环境监测。加快建设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高水平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能力.完善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提升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和成因分析能力、生态遥感监测能力。加快形成氨、硫化氢等臭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监测监控等网络。健全污染源监测体系,开展排污单位用能监控与污染物排放监测一体化试点,建立一体化的移动源监控网络和技术评估体系。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和重大活动保障能力。创新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监测监控中的应用。提升装备能力,推动监测装备精准、快速、便携化发展。健全环境监测机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
2021-07-20 |
《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 |
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周边环境质量的监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对水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估。 |
|
2021-05-19 |
《上海市2021- -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
加强生态坏境监测能力建设。元喜交通空气目动监测网络;开展固定源走航监测,探索产业园区特征污染立体式和网格化监测;强化颗粒物组分和光化学监测,提升细颗粒物(PM2. 5)和臭氧(03)监测、评价和溯源能力;建立大气环境立体化气象监测体系,实现高分辨率、高时效性、空间连续的大气环境实时监测,增强区域环境气象服务保障能力。针对新增国控水质监测断面,持续推进水质自动监测站新、改建工作,完善地表水市考断面自动监测网络;结合视频监控、小型太阳能哨兵水质在线监测站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多种监测手段相融合的水质预警监控体系,推进长江口、黄浦江上游和太湖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生态质量监测体系,基本覆盖全市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区域;发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测互补优势,强化对生态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区的动态监测评估。优化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开展主要河流及入海排污口污染物入海监测;针对长江口外海域、杭州湾等重点敏感生态监控区,强化海洋生态监测。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和重大活动保障能力。开展排污单位用能监控与污染物排放监测一体化试点,建立“天地车人”一体化的移动源监控网络和技术评估体系。建立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实时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临港新片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评估体系。 |
|
2021-01-30 |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建设覆盖全要素、全区域、全领域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监控和智慧管理能力。 |
|
江苏省 |
2021-08-30 |
《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加快智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全省水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网络、“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集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行和监测监管于一体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
2021-07-26 |
《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
持续在污水处理、除尘脱硫脱硝、工业废气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有机废物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自动连续监测设施维护、环境监测等领域推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服务。支持专业化公司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 |
|
浙江省 |
2021-07-15 |
《浙江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
强化生态环境监测保障。在土壤方面,完成重点单位、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和固废处置设施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2025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轮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重点园区和企业内部地下水监测井,合理布设园区和重点企业周边地下水监测点,统一采样检测要求、统一数据汇总分析,形成“区域环境+园区周边+企业内部”三位一体的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 |
2021-07-15 |
《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领域,发展污染源水质聚类分析、水质毒性监测,石化、化工园区大气污染多参数连续监测与预警,生物监测及多目标物同步监测,以及应急环境监测等技术装备;加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多参数多污染物连续在线监测,车载、机载和星载等区域化、网格化环境监测技术装备开发应用。 |
|
安徽省 |
2021-04 -21 |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加快组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实施“数字江淮一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建设、环境健康调查、环境应急能力与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建设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能力建设、重大科技专项、基层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等工程。 |
山东省 |
2021-07-30 |
《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壮大环保制造业,发展环境服务业,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大气治理装备、水处理装备、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处置装备、土壤污染治理装备、海洋环保装备、低碳发展装备、环境监测装备等行业,加强先进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 |
2021-06-02 |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湾长制工作要点和3个省级海湾污染整治指导意见的通知》 |
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加强入海河流、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监测,增加海洋生态要素特别是区域标志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等的监测指标,提升监测覆盖面和代表性。 |
|
河南省 |
2021-04-13 |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执法等能力建设,完善-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平台,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 |
湖南省 |
2021-08-26 |
《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强化土壤污染溯源与评估、地下水环境监测与预警、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
2021-02-20 |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电力环保智慧监管,以及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在线监管。 |
|
山西省 |
2021-04-30 |
《山西省“十四五”新装备规划》 |
发展污染物监测与循环处理装备。积极发展环境监测、固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工程管控一体化及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四通道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红外烟气分析仪、新型污水和垃圾处理成套装备等装备产品,构建智慧节能环保产业链。 |
广东省 |
2021-06-22 |
《广东省数字政府省域治理“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 |
健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加强多源数据综合应用,落实空气、水、固体废物、噪声及应急等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研判、指挥管控和考核评估,全面提升我省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水平。 |
广西省 |
2021-08-1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
自治区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国家监测网络基础上,根据土壤环境管理需求,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林业、大数据发展等主管部门设置自治区土壤环境监测站(点),完善监测体系。 |
海南省 |
2021-06-08 |
《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
深海高端仪器装备关键零部件与新材料研发制造业。聚焦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深海探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围绕海洋工程装备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深海监测和探测仪器装备、海洋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 |
四川省 |
2021-01-17 |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 |
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和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监测监控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
辽宁省 |
2021-06-23 |
《辽宁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年行动方案(2021一2025年)》 |
建立环境治理效果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健全污染防治大数据管理平台。 |
吉林省 |
2021-03-03 |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 |
加强省级和长春、吉林、通化、松原等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能力建设,提升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
黑龙江 |
2021-06-22 |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责任分工方案》 |
完善全省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水、大气、土壤、生态、辐射、噪声等环境要素监测全覆盖,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 |
云南省 |
2021-08-19 |
《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 |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完善省级以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理顺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组织架构,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 |
陕西省 |
2021-07-13 |
《关于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
到2025年,基本建成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网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基本形成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有效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明显提高对全省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服务水平。 |
甘肃省 |
2021-03-02 |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
天津市 |
2021-07-05 |
《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
鼓励组建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与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高校、企业、研究院所技术创新融合,打造本市海洋环境智能立体监测和治理技术产业高地。建设天津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装备试验测试基地,打造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装备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平台。 |
重庆市 |
2021-08-04 |
《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
积极引进遥感系统、通信广播系统、基于北斗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领域企业,探索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城乡规划、资源勘探等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场景,争取形成“设备+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