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行业相关监管体制、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及主要政策汇总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下的“C359环保、邮政、社会公共服务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的行业划分原则,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应划分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应急管理部、水利部、工信部是本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实行宏观管控与指导。

主管部门

主要职能

应急管理部

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防治等

水利部

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和保障,指导监督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洪水干旱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

工信部

研究、拟定工业产业政策及发展战略,组织领导和协调振兴装备制造业,并负责实施专用车生产企业及专用车产品许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应急救援装备行业的自律组织主要包括全国应急产业联盟、中国消防协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

自律组织

主要职能

全国应急产业联盟

研究应急产业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协调应急产业重大技术攻关示范和推广、研究制定应急产业技术及产品和服务标准等工作

中国消防协会

是于1984年经公安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消防科学技术工作者、消防专业工作者和消防科研、教学、企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为中国境内从事汽车(摩托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依法组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是世界汽车组织(OICA)的常任理事会员单位,下设包括专用车协会在内的37个分支机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应急救援装备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如下表所示:

法律法规名称

颁布机构

主要规范内容

实施时间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

制订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体系和机制。

2006年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国务院

进一步细化防范与处置水旱灾害的体系和机制。

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规范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主要目的是防治洪水,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统筹规划防洪工作;规范江河湖泊的治理和防护;明确防洪工作的主体及责任;保障防洪工作的资金资源等。

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18年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规范消防工作、消防组织、消防设施及器材;明确灭火救援的主体及责任;建议健全消防监督检查机制。

2021年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

工信部

规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2019年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和《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

工信部

该文件是《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配套实施文件,于2019年6月1日与《管理办法》同步实施

2019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应急救援装备行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主要相关内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2006年2月

国务院

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的技术支持。开发保障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及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重大装备和系列防护产品,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重点研究煤矿灾害、重大火灾、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群体性中毒等应急救援技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3月

全国人大

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综合管理,优化布局和方式,统筹安排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

《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4年12月

国务院

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应急装备投入使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一批应急特色明显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包括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应急服务等。

《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

2015年6月

工信部、发改委

“防汛抗旱应急处置:防汛抢险专用材料和器材,应急排涝设施设备,抗旱找水打井器材和设备,人工影像天气作业系统等”等抢险救援装备列入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2015年7月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

对示范基地相关建设程度、建设布局、培育发展提出相关管理要求,以促进应急产业发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3月

全国人大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防洪防涝与调蓄、公园绿地等生态设施建设,支持海绵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监察监管能力等建设。

《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

革的意见》

2016年12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提出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统筹灾害管理和综合减灾,加快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短板,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2017年1月

国务院

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达到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水平;增创50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试点工作。

《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

2017年6月

工信部

将“大型排涝装备”列入十三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和服务中的“事故灾难抢险救援关键装备”。力争到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明显壮大,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20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应急服务更加丰富,完成20个以上典型领域应急产品和服务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建设30个左右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基本建立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相匹配、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应急产业体系。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2017年7月

国务院

到2020年,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持续提升,核心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健全城市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加强城市防洪、排水防涝、生命线系统抢修、应急供水、生活保障等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结合各地风险和灾情特点,补充储备品种、增加储备数量。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019年10月

发改委

“水害等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成套技术与装备”等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被列入鼓励类目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0年10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求“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2020年12月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

围绕保障安全及四大类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需求,探索“产品+服务+保险”“产品+服务+融资租赁”等应用新模式,努力构建生产企业、用户、金融保险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共赢的新型市场生态体系,加快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应急装备工程化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Y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仪器仪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仪器仪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环保装备重点领域急需的在线、现场监测仪器等计量技术规范的研制。

2025年04月03日
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集成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集成化改造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家电、家具、皮革、造纸、日用化学品等行业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的集成化改造,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G工厂。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起重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标准化工程机械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起重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标准化工程机械

为推动汽车起重机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无人机飞行试验等标准制定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无人机飞行试验等标准制定

近些年来,为促进工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化户外运动线上线下融合,开发智能骑行、智能划船、模拟飞行等新服务,提供实时轨迹记录、无人机航拍等新体验。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减速器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精密减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减速器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精密减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标准

为推动减速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工程机械等传统设备再制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工程机械等传统设备再制造

为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划》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3D打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3D打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为推动金属3D打印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2025年01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