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汽车后市场软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坚持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汽车后市场软件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I65)”。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汽车后市场软件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I65)”。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汽车后市场软件行业属于“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1.3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汽车后市场软件行业所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管部门是工信部,其具体职责主要包括:统筹推进工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统筹指导工业领域信息安全;承担行业管理工作;组织推进软件技术、产品和系统研发与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等。

同时,行业产品聚焦的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亦是工信部,其承担通用机械、汽车、轨道交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管理工作,并负责提出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和智能制造发展。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汽车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在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汽车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涉及汽车营销与后市场服务领域的各个方面,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序号

名称

年份

颁布单位

主要内容

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1

国务院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

2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2021

工信部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主要任务包括:重点突破工业软件,研发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计算等工具软件,大力发展关键工业控制软件,加快高附加值的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软件产业化部署;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展软件在制造业各环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3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2021

工信部

2025年,信息化与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化、质量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4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

2021

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

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软件化水平。

5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21

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

合力发展工业软件产品。支持软件企业、装备制造商、用户、科研院所强化协同,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各环节的核心软件。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包括经营管理类软件以及工业APP、云化软件、云原生软件等新型软件。

6

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

发展实施方案

2020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企业。在企业上云等工作基础上,促进企业研

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

7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2020

国务院办公厅

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8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2017

商务部

加强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推动汽车流通模式创新。

9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7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支持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1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2017

工信部

建设强大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国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11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201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物联网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宽带网络协同发展,增强应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12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14

国家发改委

加速在汽车产品、销售物流和生产企业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13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10

国务院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发展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Y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走出去【附我国及各省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走出去【附我国及各省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业务转型升级。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修订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修订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动汽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5月吉林省发布的《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产品转型和企业提质,全力推动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整车平台开发和应用。

2024年12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汽车制造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创新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汽车制造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创新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9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展原创、前瞻设计,在人机交互、智能应用、外观内饰等方面持续优化,推动企业内部设计中心与独立汽车设计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2024年12月25日
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附我国及各省份商用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附我国及各省份商用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加大新能源车安全、环保标准供给。

2024年12月17日
推广智慧停车等新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广智慧停车等新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 为推动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聚合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类城市数据,为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城市管理等提供支撑。

2024年12月16日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附我国及各省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附我国及各省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车辆搭载有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有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特点。

2024年12月13日
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然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称为报废汽车。

2024年11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完善汽车售后服务及维修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完善汽车售后服务及维修标准

为提高汽车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3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车主综合油耗、故障率、维修成本、车辆残值以及更新补贴等情况,自主淘汰符合引导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

2024年11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