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规定,增材制造和机载设备维修行业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7)”;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8 年 11 月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增材制造和机载设备维修行业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2.2、其他航空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对应的“航空相关设备制造”和“航空航天器修理”行业。
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
(1)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负责国防科技工业计划、政策、标准及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实行资格审批;对行业内企业的监管采用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主要体现在军工科研生产的准入许可及军品出口管理等方面。
(2) 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
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主要负责全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履行全军装备发展规划计划、研发试验鉴定、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职能。
(3) 中国民用航空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主要职责包括:提出民航行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起草民航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草案、规章草案、政策和标准;承担民航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承担民航空防安全监管责任;拟订民用航空器事故及事故征候标准,按规定调查处理民用航空器事故;负责民航机场建设和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承担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市场监管责任等。
2、行业相关组织
(1) 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
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主要负责贯彻执行行业规章和有关政令,在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制定行业自律规定,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协调同业关系,提升行业竞争力;维护会员单位的利益和业内工作者的权益;促进与国际维修业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2) 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增材制造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主要负责增材制造术语和定义、工艺方法、测试方法、质量评估、软件系统及相关技术服务等领域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序号 |
产业政策或规划 |
主要内容 |
颁布时间 |
1 |
《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 展 推 进 计 划(2015~2016 年)》 |
首次明确将增材制造列入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计划到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
2015 年2 月 |
2 |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
加强再制造技术研发与推广,研发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疲劳检测与剩余寿命评估、增材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工艺,促进再制造规范健康发展。 |
2016 年7 月 |
3 |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 - 2020 年)》 |
积极推广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增材制造、疲劳检测与剩余寿命评估等技术工艺,到 2020 年,再制造技术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 2000 亿元。 |
2016 年9 月 |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
将航空维修、航空再制造、航空技术服务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
2017 年1 月 |
5 |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突破一批重点成形工艺及装备产品,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家电、生物医疗等领域开展应用,引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
2017 年4 月 |
6 |
《“ 十三五” 科技 **** 发展专项规划》 |
到 2020 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部署了“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融合发展的7 个方面16 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 5 项保障措施。顶层设计进一步落地,产业融合继续加速实施。 |
2017 年8 月 |
7 |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 2018 - 2020年)》 |
形成了“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术在再制造领域应用广泛。 |
2017 年11 月 |
8 |
《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 动 计 划(2017-2020)》 |
大力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军工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强军民资源共享,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加速发展。 |
2017 年12 月 |
9 |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 年本)》 |
将“航空器、设备及零件维修”列为鼓励类行业。 |
2019 年10 月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
2021 年3 月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