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各省市农业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赔偿保险。

国家层面农业保险行业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业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为了促进农业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 如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2015-2022年国家层面农业保险行业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1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明确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农责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加快扶贫开发立法。
2016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从覆盖直接物化成本逐步实现覆盖完全成本。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
2017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18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2019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 拓宽小农户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从覆盖直接物化成本逐步实现覆盖完全成本。发展与小农户生产关系密切的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等保险品种。
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2021年 财政部 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 财政部门履行牵头主责,从发展方向、制度设计、政策制定、资金保障等方面推进农业保险发展,通过保费补贴、机构遴选等多种政策手段,发挥农业保险机制性工具作用,督促承保机构依法合规展业,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积极性,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202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2021年 国务院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推动金融机构在县域布设一批网点,不断优化扩大县域网点覆盖面,开发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
2022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地方层面农业保险行业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农业保险行业发展,如湖北省发布的《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改委关于2022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发布时间 省市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1年 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推动建立“政银保担企”合作新机制,加强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农产品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探索开展“农业保险 + 期货”“农业保险 + 涉农信贷”等新模式,提高农户信用等级,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2022年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依托农场和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服务网络,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源管理、土地承包、土地托管、金融贷款、农资采购、农机撮合(农机与航化)、农业保险、粮食交易、植保服务、绿色食品销售、农产品质量追溯、作物长势监测、气象环境监测、行情动态、农技咨询等农事服务,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提高种植者效益。
2022年 湖北省 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改委关于2022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2022年 江苏省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加强小农户金融保险政策宣传和服务,加大针对小农户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拓宽小农户农业保险覆盖面,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运用商业保险增强低收入人口抗风险能力。
2022年 江西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力以赴做好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 实现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督促水稻保险承保机构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快速响应机制,推动水稻保险精准承保、精准理赔。
2022年 陕西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动方案的通知 围绕“扩面、提标、增品”,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支持种植业、养殖业龙头企业在总部或生产所在地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从龙头企业需求出发开发更多保险产品,探索构建财政补贴基本险,自主投保商业险、附加险的保障体系,满足龙头企业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加强农业保险金融科技运用,提高农业保险线上化水平,提升保险服务效率,满足龙头企业大规模投保需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农机行业相关政策:推进5G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农机行业相关政策:推进5G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

为推动农机智慧化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具数字化升级,研发推广高精准作业水平的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鼓励农垦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

2024年12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稻种植行业相关政策: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稻种植行业相关政策: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为推动水稻种植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蔬菜和水稻生产大县(农场)为重点,推进育苗催芽播种等智能装备应用,推动集约化种苗工厂数字化建设。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场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规模化农场(牧场、渔场)数字化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场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规模化农场(牧场、渔场)数字化升级

为加强农场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预制菜生产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协作关系,保证食用农产品原料来源稳定、安全可靠。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远洋渔业相关政策:加强远洋渔业气象导航与全球气象预报

我国及部分省市远洋渔业相关政策:加强远洋渔业气象导航与全球气象预报

远洋渔业是海洋水产业的组成部分,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捕捞活动的水产生产事业。远洋渔业是由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助渔、导航仪器设备先进、完善,续航能力较长的大型加工母船(具有冷冻、冷藏、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等设备)和若干捕捞子船、加油船、运输船组成的捕捞船队。

2024年12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饲料添加剂行业相关政策:西南地区重点发展饲料添加剂等

我国及部分省市饲料添加剂行业相关政策:西南地区重点发展饲料添加剂等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6月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等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建设10个规模连片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因地制宜促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不低于60%。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仓储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仓储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

为提升粮食仓储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