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轮胎行业相关政策 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联合重组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

国家层面轮胎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轮胎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了行业监督管理。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纺织品、废旧手机、废旧动力电池等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行业规范管理。

国家层面轮胎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2-01-12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换和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车辆合格证信息比对制度,对在车辆登记、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环节发现的“大吨小标’等违规嫌疑车辆,实行联动预警、联合处置。

2022-01-21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纺织品、废旧手机、废旧动力电池等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行业规范管理。

2022-01-1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健全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机动车、退役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旧木制品、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

2020-02-12

交通运输部

关于做好疫情期间道路运输车辆技术保障工作的通知

对于未开展车辆年审的道路运输车辆,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相关道路运输经营者按照规定及时做好车辆性能维护,特别要做好涉及车辆灯光、转向、制动、轮胎等安全系统和部件的性能维护,并做好车辆维护记录,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和车辆行驶安全。

2017-10-05

国务院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重点针对电器电子、汽车产品、轮胎、蓄电池和包装物等产品,优化供应链逆向物流网点布局,促进产品回收和再制造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地方层面轮胎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轮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轮胎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轮胎产业发展,如《关于印发天津市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第二批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快全省轮胎工业改造提升促进轮胎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等。

地方层面轮胎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天津

2021-08-18

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强化各类材料循环高效利用。推动路面旧料和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推进废旧设施设备、施工材料综合利用,鼓励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在交通建设领域规模化应用

2019-01-17

关于印发天津市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第二批政策措施的通知

2018111日起,将相纸胶卷、塑料制品、竹地板、草藤编织品、钢化安全玻璃、灯具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将润滑剂、航空器用轮胎、碳纤维、部分金属制品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

山东

2020-01-15

关于加快全省轮胎工业改造提升促进轮胎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加快企业培育、改造步伐,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联合重组,壮大轮胎企业规模,膨胀轮胎产业集群,提升轮胎行业层次,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

2017-10-15

关于联合开展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废旧衣服、废家电拆解等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

对各市(地)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废旧衣服、废家电拆解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取缔一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加工利用小作坊、“散乱污”企业和集散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安徽

2017-07-12

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

推进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开展废旧汽车、家电、废铅酸电池、废旧塑料、轮胎和生物质废物等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

湖北

2016-09-10

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依托8个工业循环经济重点园区,加强废旧钢铁加工配送、废旧轮胎及废铅酸电池等综合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

2014-08-28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积极推广温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冷再生等技术。推广使用废旧轮胎橡胶沥青、泡沫沥青冷再生等技术,再生利用废弃材料,减少材料拌合、路面铺设时产生的烟气污染。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A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停车场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停车场有仅画停车格而无人管理及收费的简易停车场,亦有配有出入栏口、泊车管理员及计时收款员的收费停车场。现代化的停车场常有自动化计时收费系统、闭路电视及录影机系统。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轻卡行业相关政策:研究推广城市配送专用中型厢式货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轻卡行业相关政策:研究推广城市配送专用中型厢式货车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轻卡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4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支持商业航天、新能源货车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购买科技保险险种。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二手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二手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12月河南省发布的《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按照规定实施报废汽车回收更新、二手车置换、高能效(水效)等级家电购置等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加大政策力度。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为推动乘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汽车检测是指对汽车进行各种技术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查和诊断,主要包括安全性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汽车故障检测和汽车维修检测诊断等,由强制性车检、非强制性车检和新车检测组成。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近些年来,为推动汽车连接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要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降低消费者零部件使用成本。

2025年02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为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拆解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拆解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

近些年来,为促进汽车拆解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汽车换“能”,着眼于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循环堵点,强化改革创新引领,全链条促进汽车以旧换新。

2025年02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