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低碳经济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国家层面低碳经济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低碳经济行业发展,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低碳经济行业的相关政策,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绿色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绿色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开展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综合性示范。

国家层面低碳经济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1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加快绿色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绿色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开展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综合性示范。
2021-10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2021-0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 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2021-04 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 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 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绿色债券对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支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2021-02 国务院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2018-0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部分省市低碳经济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低碳经济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等。

部分省市低碳经济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河北 2022-03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形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新发展格局,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增添绿色底蕴。
湖北 2022-02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北京 2022-02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 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应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天津 2021-12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进一步加快智慧天津建设,打造全国智慧低碳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以数字化、智能化全面赋能城市发展,推进本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黑龙江 2021-09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点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生态农业等特色支柱产业,促进我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内蒙古 2017-0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 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按照自治区重大技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目录,助推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项目和绿色消费的支持力度,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环境质量提升。
山西 2014-03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低碳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希望之路,实施低碳创新行动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长期战略选择和重大民生工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A)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为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专业能力本领,加强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信息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为促进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参与脱硫脱硝除尘、市政污水处理、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为推动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国际征信交流,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征信机构。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2025年04月02日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知识产权服务指对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活动。

2025年04月01日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附我国及各省份商业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附我国及各省份商业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促进商业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探索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有效衔接。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法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法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

近些年来,为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产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广新型家庭财产保险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产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广新型家庭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Property 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文旅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文旅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智慧文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1月北京市发布的《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市级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央地旅游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全市假日旅游工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北京智慧文旅平台。

2025年03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