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政策 加快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绿色改造升级

化学原料是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原材料。包括除了化肥、无机农药、无机颜料等以外的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合成工业中主要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各种产品。除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以外,采矿、冶金、机械、轻工各行各业均需使用。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行业目录及分类原则,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行业主管部门

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产业政策,并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工信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行业内各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主要行业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如下:

性质

机构名称

主要职能

主管部门

发改委

对行业发展进行宏观管理:负贵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升级。

工信部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监管生产和销售,规范市场行为。

国家应急管理部

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等。

国家生态环境部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组织制订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基准和技术规范;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督查、督办、核查各地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参与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等。

自律组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属于化工行业的百律性管理组织,承担行业引导、服务、管理职能,主要负责产业与市场研究;对会员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制定行业规划、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等。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氮肥协会负贵制定、管理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制定、修订行业内各类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等技术性法规。协会设立四个分支机构:甲醇分会、硝酸硝铵分会、水溶肥分会、三聚氰胺分会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

协会根据授权进行行业统计,收集、分析、发布行业信息,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争议,促进上下游行业合作:维护行业利益,解决贸易摩擦。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是由化工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以服务化工企业与企业家、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为目标,密切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研究、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总结推广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反映企业愿望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佳实践,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中国化学品安全亦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推动化学品从业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会员单位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原料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我国对化学原料产品和危险化学品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行业监管体制对制造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对易制毒化学品实行备案制度及产品质量标准化制度等,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中予以规范。

监管制度

规定

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备的一个证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为了保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由国家主管产品生产领域质量监督工作的行政部门制定并实施的一项旨在控制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条件的监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从事产品生产加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生产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产品生产,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无证生产。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防止易制毒化学品被用于制造毒品,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国务院公安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海关总署、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

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

我国化工产品规范是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相结合的三级标准体系,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公司生产的化工产品均需满足国家标准体系的要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遵守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序号

法律法规

文号

发文机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七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0

国务院

11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7

国务院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88

国务院

1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

国务院

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

国务院

15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6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7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1991 )化劳字第2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18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9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主要政策

化学工业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针对化工领域现状和战略发展方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鼓励政策,大力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2.03

应急管理部

《“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

2025.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法制不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严窑,化工园区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压实。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国化工油气和烟花爆竹事故总量以及化工较大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建立危险化学品隐事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

2021.11

国务院

《“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

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动能源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镜、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浮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一行策“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存量企业及园区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

2021.10

发改委

《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021.02

国务院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任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船”行业实践强制性清洁生产事核。完善“散乱污“企业认定办法。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2021.05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公

《化工新材科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要突破一批新型催化、 微反应等过程强化技术,并大力发展聚矾,聚苯矾,液晶聚合物等高性能工程塑料,电子特气,半导体光刻胶。电子纸等高端电子化学品,苛刻环境下耐溶剂高分子分离膜等。

2021.10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品种,突破一批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原料药产业创新发展和先进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2021.0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2021

-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南》

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五大关键共性技术,即新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新分离材料与技术、生物化工技术、先进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1.01

国家发展改委会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化学原料药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指导和推动化学原料药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化学原料药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Y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处理菌剂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处理菌剂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水处理菌剂‌是一种含有特定微生物的生物制剂,主要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和土壤改良等领域。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造纸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造纸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造纸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造纸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为推动造纸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节能行业相关政策: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节能行业相关政策: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工业节能行业的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大复杂难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力度,促进尾矿、冶炼渣中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和清洁利用。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降解塑料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废塑料化学循环工程试点示范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降解塑料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废塑料化学循环工程试点示范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发布本市低值可回收物目录,在生活垃圾分类中不断提高废玻璃、低值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铼酸铵行业相关政策:推广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短流程工艺技术

我国及部分省市铼酸铵行业相关政策:推广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短流程工艺技术

‌铼酸铵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H4ReO4。‌它是一种白色、晶体性的固体,主要用于制备单质铼和铼化合物,以及催化剂的生产等。铼是一种极其稀缺及分散的金属元素,其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所有的稀土元素都小,平均含量约为1ppb。

2024年09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酚类行业相关政策:实施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酚类行业相关政策:实施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

酚类是芳香烃环上的氢被羟基(—OH)取代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通式为ArOH。它是医药上常用的防腐杀菌剂,最简单的酚为苯酚。酚类行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科技的进步,酚类化合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如医药、化妆品、塑料、农药等;现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酚类行业正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

2024年09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