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种子行业相关政策 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

种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珠得到母体的保护,并像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植物能够代替蕨类植物取得优势地位。以上为植物学意义种子,而非生产上的种子,生产上的种子不仅包括前面的植物学种子,还包括植物可用作繁殖的器官和人造种子。

我国种子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种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种子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面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

我国种子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71

国务院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

围绕重点品种和相应农时,以“打假、护农、增收”为目标,加强对农机、农药、肥料、农膜、种子、兽药、饲料等涉农商品质量监管,开展农资产品抽检,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20171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开展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

2019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办法。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

20211

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加强种子加工经营监管。加强对种子包装、标签等环节监管,加大对种子市场、经营门店的转基因成分抽检力度,严查转基因种子非法加工销售。

20213

农业农村部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西北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西南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一批区域性果菜茶等园艺作物良种苗木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20215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

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

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更好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样化投融资需求,为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解决好种子与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20215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促进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

20217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持续推进惩治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伪劣农资犯罪行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保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助推质量兴农。

20225

国务院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

面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种子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种子行业的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完善提升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创新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和普及率,夯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稳产保供的种子基础。加强种业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作物品种试验示范体系、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和种畜禽核心群性能测定数据管理体系,加强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部分省市种子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天津市

20216

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完善提升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创新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和普及率,夯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稳产保供的种子基础。加强种业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作物品种试验示范体系、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和种畜禽核心群性能测定数据管理体系,加强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江苏省

20219

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切实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规范种子种苗市场秩序。

江西省

20227

江西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鼓励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药材质量监测中心,推动中药材溯源体系试点建设,加强定制药园建设。

山西省

20223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优化完善苗木种子、造林种草、林草管护、退化林草修复、绿化用水等技术标准,并强化实施。

河南省

20229

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在中药材重点种植区域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升种子种苗繁育能力,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

云南省

20229

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完成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支持建设2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认定定制药园”103家,打造了昆明杏林大观园、腾冲药王宫等为代表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21

宁夏回族自治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

加强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制定完善良种、种子、种苗标准。推进现代农业标准集成示范区建设,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以及特色小板块农业,按照“一地一类”“一县一品”,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其技术操作规程,推动农业对标达标、提质增效,打造高质量发展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猪养殖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生猪产能动态调整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猪养殖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生猪产能动态调整机制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南菜北运和冷凉地区蔬菜生产,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奶业竞争力,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发展现代渔业。

2025年04月10日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附我国及各省份秸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附我国及各省份秸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加强秸秆利用,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

2025年04月10日
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附我国及各省份粮食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附我国及各省份粮食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粮食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5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提出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1500万亩小麦、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高标准农田行业相关政策: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

我国及部分省市高标准农田行业相关政策: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2025年04月07日
推行种子可追溯管理【附我国及各省份种子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行种子可追溯管理【附我国及各省份种子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促进种子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

2025年04月03日
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附我国及各省份兽药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附我国及各省份兽药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推动兽药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深入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2025年03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