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家具指以天然木材和木质人造板为主要材料,配以其他辅料(如油漆、贴面材料、玻璃、五金配件等)制作的各种家具。作为家具行业的分支,中国木质家具行业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品种的不断增加、专业化生产的逐渐形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实现了迅速发展。
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木质家具行业为制造业中的家具制造业(C21)
1、行业主管部门
木质家具制造行业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制定产业政策;行业主管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行业质量技术监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行业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中国家具协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
政府部门和自律管理机构对本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法律监管和会员服务上,包括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制定产品质量监督和技术标准、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我国家具行业实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所示: .
序号 |
法规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3 |
《中国家具协会家具设计保护试行办法》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我国颁布的木质家具行业及其上下游的产业政策主要如下所示: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重点内容 |
2022年8月 |
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 |
《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在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等行业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5%,培育一批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应用场景。反向定制、全屋定制、场景化集成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比例稳步提高,绿色、智能、健康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智能家居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
2022年6月 |
工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 |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加快家用电器、家具、照明电器、婴童用品等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支持家用电器、家具、皮革、五金制品、玩具和婴童用品等行业设计创新。 |
2022年1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
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规范回收处理站点。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集中规范的车辆、家电、手机、家具、服装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专区。 |
2021年1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
绿色低碳材料推广,推广低碳胶凝、节能门窗、环保涂料、全铝家具等绿色建材和生活用品。 |
2021年3月 |
全国人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鼓励商贸流通业态与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满足消费需求。 |
2021年4月 |
工信部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
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
2022年2月 |
国务院 |
《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
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 |
2022年4月 |
国务院 |
《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
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消费者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具等家居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Y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