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控制阀行业政策 继续加强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

控制阀(Control valve)由两个主要的组合件构成:阀体组合件和执行机构组合件(或执行机构系统),分为四大系列:单座系列控制阀、双座系列控制阀、套筒系列控制阀和自力式系列控制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控制阀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控制阀行业属于C类目录下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 C34)。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控制阀行业属于阀门和旋塞制造行业(分类代码:C3443)。

 

1、行业管理体制

控制阀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是提出发展战略和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等。

 

另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各省市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受委托的特种设备技术机构负责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元件)的颁发及监督管理;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通用、特殊用途的各种材质的高中低压阀门、阀门驱动装置、过压保护安全装置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控制阀行业协会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及中国燃气工业协会、上述协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管理,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指导、咨询、学术交流、商务展览等服务。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控制阀是装备制造行业的基础部件,也是工业自动化实现的关键所在,该行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政策支持。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2020.08

《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支持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于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的企业.承诺具备较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以及专业比较齐全的技术人员队伍实行一定程度的进口税收优惠。

2021.03

2020-年第三批阀门制造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2020年1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以工信厅科图[2020]263号文印发关于2020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由全国网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项目6项,均为一般项目。

2021.12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强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造代升级。推动数字李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研制一批国际先进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

2021.12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

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导建设各组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切实发挥好标准对于智能制造的制成和引领作用,其中智能装备主要包括传感器与仪器仪表,自动识别设备等10个部分

2021. 01

《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十四五”末期,铸造、锻压、悍接、热处理:表面工程等先进基础工艺及装备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部分基础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对于需要“补短顿”的仪表仪表行业,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战略部署,抓住时间面口组织实施一批“攻尖”项目,避免产业链断裂

2021.02

《仪器仪表行业“十四五”规划建议》

继续加强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改善财政资金投放方式,强化成果产业化要求。尤其要加大对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化项目中低端仪器仪表向高端转型升级项目、仪器软件和平台软件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对高端典型用户对国产仪器检证评价工作的投资,优化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评判规则

2021. 01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模型实验室,面向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开发100个以上网络信息模型,推动主动标识载体规模部署面向汽车.船舶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基于5G、窄带物联网(FE IoT)等技术的主动标识软体规模化应用,部署不少于3000万枚,建设各类主动标识载体可信管理平台

2021年4月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

改造雨水口等收水设施,确保收水和排水能力相匹配。改造雨水排口.截流井、阀门等附里设施,确保标高街接、过流断面满足要求。

2021年11月

《关于加强“十四五”期全国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

开展航运枢纽大坝和通航建筑物水工结构、机电设施设备和闸阀门运行状态等监测检测,按照规定开展安全鉴定做好除险加固。改建扩建和运行管护工作

2022年1月

《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

在管线建设改造。设备安装及分区计量系统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流量计量设备、阀门。水压水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与传輸装置,逐步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Y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仪器仪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仪器仪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环保装备重点领域急需的在线、现场监测仪器等计量技术规范的研制。

2025年04月03日
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集成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集成化改造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家电、家具、皮革、造纸、日用化学品等行业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的集成化改造,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G工厂。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起重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标准化工程机械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起重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标准化工程机械

为推动汽车起重机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无人机飞行试验等标准制定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无人机飞行试验等标准制定

近些年来,为促进工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化户外运动线上线下融合,开发智能骑行、智能划船、模拟飞行等新服务,提供实时轨迹记录、无人机航拍等新体验。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减速器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精密减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减速器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精密减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标准

为推动减速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工程机械等传统设备再制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工程机械等传统设备再制造

为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划》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3D打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3D打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为推动金属3D打印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2025年01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