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重型专用汽车改装行业政策 支持行业绿色低碳化发展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 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型专用汽车改装行业属于汽车制造业(行业代码: C36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GB T4754 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重型专用汽车改装行业属于 汽车制造业(行业代码 C36 类下的 改装汽车制造业(行业代码 C3630 ))

 

1、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工信部承担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宏观管理职能。工信部主要职责包括制订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工信部以发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的方式对汽车产品实行管理。《公告》是国家准许车辆生产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依据,也是消费者向国家法定车辆管理机关申请注册登记的依据。只有列入《公告》的车辆生产企业才可以按照《公告》中批准的车型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重型专用汽车改装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其他汽车产业职能管理部门还包括:生态环境部主要负责汽车排放标准修订、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管理、汽车投资项目环境评价、在用车排放监督管理等公安部主要负责车辆注册、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车辆年检等 交通运输部主要负责营运车辆管理、汽车租赁行业指导、交通运输产业发展规划、公路行业规划、车辆维修管理等。

 

自律性行业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协会可以帮助会员企业了解产业、技术及市场情况,与会员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会员企业接受行业自律管理,并可通过协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意见与建议。

 

2 行业政策及相关规定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用汽车制造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是汽车工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国家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产业政策对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指引和支持。具体如下: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19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和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

该文件是《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拿业及产品准管理办法》配套实施文件,于201961日与《管理办法》同步实施。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储和转运设施设备、运输工具、物流器具的标准化改造,海港空港、产业聚集区、商贸集散地的物流中心建设列入鼓励类。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办法》从多方面要求危险货物安全、高效、便捷运输,指出危化品车辆通行高速公路的限行时间应在0时到6时之间。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见稿)》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和相关服务业等产品和服务。

2020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饮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

《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

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协调联动等措施,推动带动意义强、市场潜力大的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提高,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示范,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2021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冶金、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实施成效突出、复制推广价值大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加快制定分行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修订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2022

《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

研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取证装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调查分析标准。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运行安全性检验技术及标准体系,保障公共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等车辆的运行安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走出去【附我国及各省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走出去【附我国及各省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业务转型升级。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修订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修订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动汽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5月吉林省发布的《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产品转型和企业提质,全力推动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整车平台开发和应用。

2024年12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汽车制造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创新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汽车制造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创新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9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展原创、前瞻设计,在人机交互、智能应用、外观内饰等方面持续优化,推动企业内部设计中心与独立汽车设计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2024年12月25日
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附我国及各省份商用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附我国及各省份商用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加大新能源车安全、环保标准供给。

2024年12月17日
推广智慧停车等新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广智慧停车等新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 为推动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聚合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类城市数据,为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城市管理等提供支撑。

2024年12月16日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附我国及各省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附我国及各省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车辆搭载有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有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特点。

2024年12月13日
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然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称为报废汽车。

2024年11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完善汽车售后服务及维修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完善汽车售后服务及维修标准

为提高汽车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3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车主综合油耗、故障率、维修成本、车辆残值以及更新补贴等情况,自主淘汰符合引导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

2024年11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