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区一城”为主阵地,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提升创新策源转化功能,推动科研与生产深度黏合。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科技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2-2029年)》
释放科技研发创新活力。高水平建设天府实验室,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产业领域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支持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医学、轨道交通等优势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实施科创空间示范引领工程,构建“科创空间+专业化运营队伍+创新创业载体+创新服务平台+科创基金”的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业态鲜明、功能突出的科创空间样板。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
构建技术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支持建设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中试熟化平台,布局中试共享生产线、检验检测中心、轨道试验线和公共试验设施,支持开展概念验证、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开发和小批量试生产。强化技术交易服务,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研发市场主体,深化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引导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测试服务平台、创新应用中心、创新实验室等,支持高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先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积极引育多元化、专业化科技服务主体,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和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整合配置资源,打造专业技术服务联盟。
四川省“十四五”科技服务赋能行动
科研协同技术与服务平台 |
研究大科学装置开放运营、基于科研大数据和信用的科研评价、数字化检验检测服务、面向海量数据的科学数据共享、关键特征识别、数据交叉验证等技术,研制大规模科研协同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
集成式创新创业服务技术 |
研究创新创业服务知识图谱、智能化创业项目诊断与评估、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分析与挖掘、面向服务链的企业信息安全共享、上下游服务数据可信调用等技术。 |
科技云平台技术 |
研究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服务场景中的应用,加快面向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服务精准匹配、服务信用评价、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成果产权保护等平台性技术和基于云的科普服务技术研发。 |
垂直领域专业服务支撑技术 |
研究场景创新设计与管理技术、领域专用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领域科学数据共享、领域协同研发工具等,探索构建领域前沿技术场景创新中心。 |
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 |
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联合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合作交流平台。 |
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