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可以说,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我国湿地保护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趋势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湿地保护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制度,研究推进野生动物保护、渔业、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地、森林、野生植物保护、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我国湿地保护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6年12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
建立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要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 |
2017年2月 |
国务院 |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
严格保护和加快修复水生态系统,加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保护,开展内源污染防治,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 |
2018年2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开展退耕还湿。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 |
2018年6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
全面保护天然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 |
2020年5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
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展现大美西部新面貌。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
2021年3月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全面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 |
2021年10月 |
国务院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修复。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 |
2021年10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强化湿地保护。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 |
2021年10月 |
中共中央办公厅 |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制度,研究推进野生动物保护、渔业、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地、森林、野生植物保护、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
2021年11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
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强化黄河河口综合治理。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湿地保护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湿地保护行业的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湿地保护,全面保护重要湿地、湿地公园等,强化湿地用途管制和利用监管。结合滩区移民迁建、百城提质、水系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多渠道扩大湿地面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在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开展水生植被恢复、水位调控、富营养化治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湿地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到2025年,湿地保护率提高至53%。
部分省市湿地保护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河南省 |
2022年2月 |
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
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湿地保护,全面保护重要湿地、湿地公园等,强化湿地用途管制和利用监管。结合滩区移民迁建、百城提质、水系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多渠道扩大湿地面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在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开展水生植被恢复、水位调控、富营养化治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湿地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到2025年,湿地保护率提高至53%。 |
江西省 |
2022年7月 |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
推进湿地保护补偿。综合考虑湿地价值、覆盖面、保护成本等因素,完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实现全省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强化鄱阳湖湿地监测预警,改善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探索制定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办法。 |
云南省 |
2022年5月 |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 |
强化重要湿地保护恢复。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建设,形成覆盖面广、连通性强、层级合理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以长江重点生态区、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为重点,对集中连片、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稳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推进纳帕海、拉市海、大山包、碧塔海等国际重要湿地及其他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不断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和功能。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湿地监测和分级管理体系。 |
贵州省 |
2022年1月 |
贵州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
加强沿河综合生态廊道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推进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加强赤水河干支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
江苏省 |
2021年8月 |
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
推进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太湖、洪泽湖、固城湖、滆湖、骆马湖、高邮湖等大型湖泊及里下河低洼湖荡和其他塘库湿地保护,控制湿地萎缩。合理有序推进太湖、滆湖、长荡湖、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白马湖、大纵湖、得胜湖、广洋湖等退田(圩)还湖工程,逐步扩大湖泊和沼泽湿地面积。有序开展全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建立健全省湖泊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河湖水源涵养和洪涝调蓄等水生态功能。 |
湖北省 |
2021年12月 |
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
推进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严格湿地保护红线管控,全面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加强大九湖、二仙岩、七姊妹山等亚高山湿地保护力度,重点保护与修复洪湖、龙感湖、网湖等重要湿地。大力实施退耕还湿、退田还湿工程,加强汉江水土保持林、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 |
黑龙江省 |
2022年1月 |
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加强湿地保护,围绕三江、松嫩两大湿地平原和松花江沿岸,实施重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