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对外开放市场发展主要指标

(一)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强化科技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不断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促进贸易均衡协调、建立完善平台体系,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主动借势雄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溢出效应,抢抓京津雄服务贸易外溢机遇,积极发展全市服务贸易。用足用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高端展会平台,促进数字贸易开放创新。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特色服务出口。持续引导服务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设计、咨询、物流、采购营销、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外包。积极参与省级服务外包示范企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认定活动,壮大服务贸易主体规模。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对外开放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巩固传统贸易伙伴关系,拓展新兴国际市场,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拓力度,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做强做大一般贸易,提高一般贸易效益和规模。大力发展其他贸易,积极争取白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延期,不断壮大市场采购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贸易规模。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便利化。优化资本品、消费品贸易结构,扩大中间产品贸易规模。鼓励商超、医药、养老等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进口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产品,加强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进口扶持,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及重点行业相关设备进口,促进进出口均衡协调发展。

 

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队伍,鼓励外贸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通过租用或自建等方式在重点海外市场投资建设和有效利用公共海外仓。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外贸公司、货运代理企业、报关行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吸引知名外贸综服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壮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规模和服务水平。探索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融合发展,降低跨境电商备货成本,提高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和水平。

 

推动外贸出口基地建设。瞄准机电产品、农产品、高端纺织服装、中医药和轻工业等行业,着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外贸基地转型发展平台,努力培育新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外贸出口基地建设,指导推动河北省安国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河北省白沟新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保定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保定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外贸基地做大做强,提升顺平县肠衣、高阳县毛巾制品、蠡县裘革制品、定兴县食品、清苑区轻型起重设备和望都县辣椒、涿州市石油物探装备、曲阳县雕刻制品等省级外贸基地建设水平,打造产业优势明显、创新驱动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贸易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外贸基地。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积极推进数字贸易发展,不断提升数字外贸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鼓励跨境电商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持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数字化手段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企业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鼓励与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强化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信息优势和跨境电商平台渠道优势﹐引导传统外贸企业触网上线。支持开展“云推介”“云展示”“云洽谈”“云签约”等多元化线上贸易促进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线上展会,提升线上展示和直播营销能力。

 

推进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机械设备等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不断提高毛巾、箱包、裘皮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施外贸自主品牌提升行动,支持重点外贸企业申报河北省外贸品牌优势企业,鼓励“风帆”、“巨力”等知名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引导箱包、皮革制品、服饰配件等贴牌代工中小外贸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出口份额。加大优势展会资源向品牌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组团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与优质会展机构合作,推动企业向国际化营销转型。支持品牌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南亚、中东、北非、拉美等新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设立品牌展销中心、海外仓等国际营销体系。

 

统筹内外两个市场。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促进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创建自有品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自有品牌、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在国内大型电商平台设立线上外贸产品销售专区,组织引导消费类产品出口企业对接省内社区团购电商平台、区域电商平台以及电商供应链平台,建立长期产品供应合作关系。支持转内销企业利用“新媒体”“新零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开拓国内市场。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配合省商务厅完善重点国别、重点行业、重点采购商三类数据库。鼓励企业成立企业联盟及行业协会,支持县级政府、行业组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外贸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对重点外贸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依托省外贸公共培训平台组织实施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的业务培训和政策辅导。积极谋求与eBay、亚马逊、阿里等跨境电商平台建立电商培训合作伙伴关系﹐广泛邀请专家学者为企业授课答疑,提升企业把握形势、研判形势的能力。加大部门间协调联动,简化通关流程、加快退税进度、助力企业融资、降低出口风险,最大限度服务外贸企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建立健全投资促进体系,持续优化外商投资导向,主动承接河北自贸区溢出效应,推进外资加速向重点领域流入。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持续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及时清理取消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营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积极争取将我市部分区域纳入河北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范畴,力争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生效。加快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经验,扩大改革成果惠及面。

 

优化外商投资导向。从单纯吸收外资向引资助企、引技兴产方向转变,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不断优化外资结构,引导吸收外资工作健康发展。

 

创优外商投资环境。完善重点外商投资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定期走访、座谈等工作机制,持续提升重点外资项目全程领办、盯办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吸收外资统计制度,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年度信息报告工作。积极主动向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政策和业务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护外资合法权益。

 

扩大外商投资规模。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理念,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围绕全市“3+3”现代产业体系、“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积极谋划高质量外资项目,不断扩大外资新增量。鼓励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增强投资信心,扩大在保投资规模,以存量促增量。强化开发区项目载体作用,推动中德节能建筑产业园、冀港合作产业园等国际合作重点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重大外资项目向开发区集聚,实现项日与开发区建设联动发展。

 

(三)提升全球招商能力

以产业发展定位和“建链、补链、强链”为招商导向,开拓国际视野,动态选取行业细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构建招商引资新模式,完善“招商安商”机制,广开渠道“引进来”。

 

明确招商重点。围绕壮大3+3”现代产业体系,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为重点,以产业链创新链招商为抓手,着力吸引产业链关键企业和技术资源到保定聚集,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带动一片”的招商格局。瞄准重点国别、区域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点地区外资企业扩产及业务转移动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团组招商活动,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重点吸引标志性和影响力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向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落户。

 

创新招商方式。推进产业链招商,认真研究北京主导产业链布局,梳理保定补链延链的产业链条,组织县(市、区)与北京龙头企业开展对接,实现联动发展﹐形成有较大市场规模的产业链体系和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发展资本注入式招商。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额较大、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难以持续投入的项目,利用多种形式解决融资难问题,吸引其入驻园区并快速落地投产。推动牌照资源补缺式招商。包括上市公司、金融牌照、现代服务业牌照等重要的政府许可性资源,通过捆绑项目或其他资产方式“投桃报李”,互相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收购兼并式招商和PPP合作招商。引进国内外企业直接收购兼并,在盘活本地发展不好的企业同时引进新的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实现合作共嬴。推广产业引导基金招商。通过杠杆撬动,吸收成倍甚至多倍的社会资本参与,放大整个投资基金规模,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强化平合作用。加强线上招商平台的功能提升,强化网上推介、在线交流等互动功能。充分发挥高端活动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参与进博会、厦门会、廊洽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国家、省重点经贸洽谈活动,加强交流合作。配合做好高碑店国际被动房大会、白沟国际箱包博览会等具有本地特色、实效性强的投资洽谈活动,提升保定知名度。借力境外资本市场,加大对成长性好的企业培育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到境外上市。

 

健全招商资源。抢抓深度融入协同发展、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借势河北自贸区雄安片区、大兴机场片区建设等机遇和优势,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进一步明确细化产业规划布局图,更新完善“一本投资指南、一张招商地图、一部宣传片、一本项目册、一批新媒体平台”等五类宣传媒介。发挥海外企业、驻外组织、华人华侨社团等各方资源优势,依托省境外招商代理网,形成省、市、县境外招商资源有效互补,及时获取更多投资动态、产业和项目合作信息。

 

建立招商责任机制。围绕重点国家和地区研究制定重点对接涉外企业清单,精心谋划并组织实施重点外资招商合作项目。建立健全精准招商工作机制,加大领导干部引荐项目工作力度,建立壮大专业招商队伍,在人员、经费方面予以重点保证,依托实地观摩、线上培训等多元化方式和丰富的培训资源,开展定期招商实务培训,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和招商成果。

 

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和企业大走访工作模式,精准聚焦企业实施包联帮扶,持续释放服务红利。指导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进一步梳理招商、安商、亲商政策措施,鼓励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拿出“真金白银”给予奖励,加速高质量要素资源集聚,不断放大政策红利。

 

(四) 扩大国际产能合作

积极探索多元化对外合作方式,发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进一步健全“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防范化解境外风险隐患,多措并举“走出去”。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企业加大对“—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布局公共海外仓,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模式;积极利用东博会、中非博览会等一批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组织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优化海外布局。以亚洲周边、非洲、独联体、拉美、中东欧等地区为重点,有序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带动相关装备、技术、管理和标准输出,稳妥向外延伸产业链条,合理配置优势产能资源。支持“走出去”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平台,做好长城汽车德国曼德研发中心的跟踪服务。

 

实施龙头引领。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助“RCEP"生效有利契机,支持长城汽车、立中集团等龙头企业到“―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办厂,通过鼓励企业一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河北建设集团等有实力的境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设备、技术、标准及劳务输出。深化与央企合作,推动我市企业“搭船出海”。推动我市企业与中央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央企合作平台“搭船出海”。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国家、省“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国别市场、投资环境、法律法规、风险预警等公共信息服务。积极推动政银信企“3+1”工作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机制保障。协助省级商务部门切实做好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指导备案企业做好海外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和风险防控预案。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强日常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优化开发区区域布局,建立产业布局合理、错位竞争有序、梯度配置适宜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厘清开发区管理职能﹐推进人事薪酬、审批制度、要素保障改革,探索园区委托管理新模式。推行“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优化土地利用机制。提升开发区能级实现实力倍增,加快把开发区打造成“创新驱动发展高地、产业转型升级高地、雄安协调保障高地、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实施实力倍增计划。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500亿元的开发区1家,1000-2000亿元的开发区4家,500-1000亿元的开发区4家,200-500亿元的开发区5家。开发区列入全市省、市重点项目计划项目数量占比力争达到65%以上。

 

完善“一-核三区”空间布局。“一核”即保定主城区。以保定高新区、保定经开区、保定莲池高新区、清苑经开区、满城经开区、徐水经开区为重点,不断增强保定主城区服务和承接雄安新区的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重点布局先进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都市农业、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商务服务、楼宇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三区”分别为保北高新产业示范区、保南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保西绿色生态绿色产业协调发展区。保北高新产业示范区以涿州高新区、涿州松林店经开区、涿州京南经开区、来水经开区、高碑店经开区、定兴金台经开区、易县经开区为重点,积极承接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迁入,规划建设高教园区、总部经济区、科技创新区等功能型园区,积极承接京津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及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保南特色产业集聚区以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高阳经开区、博野经开区、蠡县经开区、望都经开区为重点,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汽车零部件、纺织、食品、生态涂装、橡胶制品等产业,打造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保东南特色经济板块。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绿色循环科技等新兴产业,引导发展绿色农产品、绿色建材、商贸物流等雄安配套服务产业等。保西绿色生态绿色产业协调发展区以来源经开区、顺平经开区、唐县经开区、阜平经开区为重点,重点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新能源开发利用、大数据应用服务以及现代农业,打造生态良好、均衡发展、潜力巨大的保西绿色生态绿色产业协调发展区。

 

培育产业链集群。瞄准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十大高精尖产业,开展补链延链。打造一批供应链服务、智能制造云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平台企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资源聚合能力接近世界水平的领军企业,以及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重点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健康等三大优势产业,倾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三大新兴产业,打造“1+3+3”优势产业集群。把“医车电数游”以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型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工业设计、优化升级、龙头带动,进一步延伸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链条,推动转型升级。

 

深化体制改革。吸收借鉴先进开发区市场化运营改革经验,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化、投资管理市场化”的开发运营机制;支持开发区或各类“区中园”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思路,积极对接联东U谷、中南高科等专业园区运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或委托实行专业化园区运营,推进园区管理模式创新。支持开发区与先进开发区或地区等第三方合作共建主题特色产业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多元化参与开发区建设发展。鼓励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为主体,通过托管、合作共建、“一区多园”等方式进行整合提升,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打造利用外资新载体。积极构建与雄安新区发展相配套的重要承接平台,建设一批战略性、标志性产业集群转移承接园区,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支持开发区强化招商引资、投资服务、项目建设、经济管理、科技创新等经济发展功能,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合作,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外合作产业园。

 

完善士地利用机制。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严格落实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税收要求,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在全市开发区开展“亩均论英雄”效益综合评价。通过对企业(项目)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污权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量化计算,制定综合考评、分类分档、动态管理的综合评价机制,完善与开发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相匹配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落实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照指标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向开发区项目倾斜,新增工业用地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在开发区。开发区引进国家、省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并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和省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在批准农用地转用时,使用国家和省用地计划指标。加大对开发区开发运营主体的存量土地收购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区内经认定的存量优质企业依法按程序,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等方式实现增资扩产、升级迭代。对开发区内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差别化降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

 

提升项目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市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推进市级层面信息共享平台与协商机制建设。落实国家“证照分离”等“放管服”措施,依法下放项目、用地、规划、财税等审批权限,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经验,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评估环节“区域评估+负面清单”制度,由开发区牵头组织开展有关事项区域评估,区域内落户项目免费共享,对列入国家规划项目和省重点项目探索涵盖环评、能评、水评、安评的“多评合一”。深化全流程的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验合一、多测合一”等创新举措。

 

(六) --步提高产业开放发展水平

稳步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农业产业链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围绕强筋小麦、专用玉米、油料、肉类、乳品、果品等重点产业,积极引进技术、人才等国际高端生产要素。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打造龙头企业品牌。增加农业产业链科技含量,鼓励进口优质农资、先进农机和引进高新技术。积极稳妥扩大农产品国际合作。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和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贸易渠道。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国际合作、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加强中欧农产品合作。支持农业“走出去”开展科技、贸易、投资等多双边合作。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积极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打造开放型战略新兴产业链。围绕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利用国际高端生产要素,着力“补链扩链强链”。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创新要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供给质量和水平。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国际合作。重点开展对欧盟环保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水处理技术、可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合作,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实践国际先进环保理念和制度,推动国外顶级环保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积极引进国内外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企业。

 

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支持社会资本依法进入银行、证券、资产管理、债券市场等金融服务业,允许在境内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证券公司及外商独资或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取消对营利性医疗、教育等机构在证照办理、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

 

发展服务业新兴业态。在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医养结合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进高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云计算基础设施。规划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推动大数据产业化发展,鼓励应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推进新业态发展。

 

(七) 全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融入“—带一路”建设和国家重大对外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保定优势,促进民心相通、推进文明互鉴、夯实民意基础,强化人文交流在开放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全方位扩大和深化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服务保定对外开放全局。

 

打造对外交往新格局。进一步发挥外事工作在配合国家外交、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外工作的宏观谋划和统筹协调,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拓宽海外交往渠道,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交往大格局。

 

服从服务国家对外战略部署。积极开展高层交往,谋划组织重大涉外活动,务实推动各领域对外合作,争取我市重要外事事项纳入国家和省重点外事活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交往,制定对俄、日、东南亚、中东欧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工作方案。

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合。利用G20APEC、“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7+1)等国家外交平台,提高对外交往层级。借助国际性展洽会影响力,务实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对外合作交流。

 

探索对外地方合作新机制。实施“一国一地一策”合作行动计划。支持各地进行差异化探索,依据我市经济基础、要素禀赋和发展实际,确定1-2个重点国家或地区,做好深化经贸合作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围绕院校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与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建设特色学科。深化线上课程建设的交流合作,开发一批有特色的线上精品课程。

 

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年(节)”“欢乐春节”等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精心组织参加河北文化海外行、河北文化周等活动,开展民俗工艺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等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增强保定的国际影响力。

 

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在骨科、肿瘤、眼科等领域创设机制性国际学术会议。做好医疗援外工作,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经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养生、保健等中医药对外教学与培训,举办中医药国际论坛。

 

加强体育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与国内外体育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落地世界级高水平赛事。加大我市体育赛事活动的对外推介力度。加强与国外先进国家在体育装备制造、运动服装、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后疫情时代旅游业重启和恢复。制定疫情后旅游业发展方案,分时段、分区域、差异化重启跨境旅游。推进疫情防控标准常规化、常态化、提升旅游业安全度和舒适度。加强与国内外重点旅行商和旅游目的地合作,加大旅游资源和精品路线线上宣传推介力度。

 

资料来源: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有机固废处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有机固废处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

为加强固废处理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加快推进尾矿、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推动回填充填、生态修复、建材生产及用作路基材料等规模化利用。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担保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融资担保机构入驻融资信用服务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担保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融资担保机构入驻融资信用服务平台

担保是为担保某项债务的实现而采取的措施,该项债务是主法律关系,担保是从法律关系。担保,包括人保、物保和金钱担保。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环保行业相关政策: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环保行业相关政策: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推动环保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8月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提出在环境监测领域,运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和追溯,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冰雪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

我国及部分省市冰雪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

为促进冰雪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发展冰雪旅游,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支持重点地区开展冰雪旅游资源调查,建设一批冰雪主题高品质旅游景区、度假区,优化提升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养老行业相关政策: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养老行业相关政策: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

为推动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标准

为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区域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项目和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建设。

2024年11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丰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金融服务场景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丰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金融服务场景

为推动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商务部发布的《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鼓励发展数字、绿色、健康等消费,开展家居焕新、国潮焕新、场景焕新等网络主题促销,围绕新品体验、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医疗康养等打造一批数实融合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数字消费品牌。

2024年11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为积极开展发展金融服务,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探索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碳核算、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识别、项目评估、风险管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2024年11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