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对城市核心技术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开展基础通用技术、前沿颠覆技术的研究创新,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补短板、锻长板,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周期创新生态链。
一、前瞻布局未来技术
加强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坚持“四个面向”和城市战略目标,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极端光学、DNA存储等前沿领域,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攻克关键科学问题,推进信息科学前沿交叉学科基础理论及共性基础技术研究。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2-2029年)》
布局未来技术新赛道。突破类脑智能、神经网络芯片、量子互联网、量子计算、卫星互联网、6G、太赫兹通信、硅基光电子、可见光通信技术和微纳光刻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争设一批信息领域未来技术研究院,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打造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抢抓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系统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开展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人工智能架构平台等基础软件研发,推动CAD、CAE、EDA等高端工业软件自主研发。加快先进计算、先进存储、光
芯片等高端芯片技术研发。推动光掩膜板、玻璃封装基板、电子特种气体等半导体材料实现突破。突破智能传感技术、光刻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布局光刻机、先进封装设备、真空零部件、高精密陶瓷零部件等半导体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主动争取承担国家“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在蓉部署实施。
加速突破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新型显示、区块链、卫星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大高端功放、滤波器、传感器等网络及终端器件研发力度。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在细分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动产业链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急需领域开展“定制研发”,构建逆向技术创新链条。
三、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加强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落实服务国家基础研究行动部署,高水平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争取信息领域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在蓉布局,积极推进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落地。围绕信息科学领域,支持政产学研用等主体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标国家实验室标准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加强四川应用数学中心等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布局人工智能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究平台。
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工业信息安全、卫星互联网、新型显示、未来通信高端器件、超高清视频等领域,争创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和产业创新平台。加快超分辨微纳制造平台、3D先进封装平台、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联动产业功能区和高品质科创空间,围绕核心技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搭建集技术交易、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开源开放创新平台。
四、完善技术创新环境
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信息领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高校院所建设高能级创新联合体。聚焦重大科技项目,制定信息领域紧缺人才清单,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信息领域大企业和高校院所通过市场化方式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产品应用场景等资源,推动科学仪器设备、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工程和科技信息资源等开放共享。强化金融科技在信息领域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市级基金体系,支持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加快完善信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赛马制”“揭榜挂帅”和科研经费“包干+负面清单”试点。按照包容审慎原则,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应用试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和西南高校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提能。不断增强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伦理、安全审查机制建设。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信息技术创新生态能级提升工程
建设战略科技基础设施 |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世界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推动面向通用智能认知模拟与智能演化基础设施、脑信息与类脑智能研发平台基础设施、微系统三维异质异构集成大装置、量子信息感存算一体重大科学装置等项目建设。 |
空间布局: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双流区等。 |
建设重点实验室体系 |
面向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在蓉高校院所积极参与信息化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优化提升市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信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打造区域信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天府实验室(电子信息)、智能感知与视觉合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项目。 |
空间布局:四川天府新区等。 |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 |
按照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合作机制,联合组建共性技术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合作平台,设立信息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双创基地、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西南平台、AI卫星网络及应用服务平台等项目。 |
空间布局: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区、温江区等。 |
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