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供给导向,以提升品牌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学到温江”“健康到温江”“舒适到温江”品牌价值与影响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品质。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一)持续做亮“学到温江”品牌
坚持“高位求进”思路,持续提升“学到温江”品质,成为“优教成都”的领头雁、排头兵,打造“全省一流教育名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健全教育资源供给预判机制,提质提速公办幼儿园、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实现全域教育资源扩容倍增。推进教育“南强北优”发展,全面实施学校质量提升计划,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多元供给,创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集团化办园模式,实施幼儿园标准化管理,推动学前教育及惠普安全优质发展。聚焦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推动义务教育科学内涵发展。高水平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快领航高中、特色高中建设,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推进中高职衔接,实施“1+X”证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发展。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探索“编制+员额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能,推进教师信用体系建设。
提高教育服务城市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健全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加强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深化校地合作,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迈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温江工匠”。深化社区教育发展,推进“社区教育+互联网”“15分钟便民学习服务圈”建设,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推进“医养教融合”,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
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深化“两自一包”“两竞聘一双选”等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构建第三方教育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多元参与协同治理格局。推行教育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优化公办民办学校一体化管理,加强教育综合执法,促进公办民办协调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部门协作、家校协同、社会支持”的教育发展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二)继续做响“健康到温江”品牌
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全民健康建设,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温江建成全国一流的健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城市和医疗服务城市。推进健康温江建设。加快推进健康温江2030行动计划,构建健康温江指标体系,积极推进“五大领域”健康建设,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全面优化健康服务,满足市民健康需求。积极培育健康人群,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努力构建健康社会,完善健康支持体系。着力营造健康环境,大力推广健康文化,倡导科学健康理念。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均衡布局全区临床医疗资源,积极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做优做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力争区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标准,镇街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与医疗服务全过程融合,加强区域卫生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支持互联网医院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医疗服务模式。深化医药卫生改革,进一步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区域医联体和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区域检验检测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温布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建设,加快推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级创建。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网络体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精神卫生、妇幼健康、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重大疫情监测预警体系,整合公共卫生监测资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支撑,建立多点触发机制。
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区域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名医馆等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大力支持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科室发展,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围绕重大疑难疾病和慢性病诊疗,组织开展重要方剂挖掘,实施中医药防治技术开发、新药研发、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提升中医药疾病诊疗能力。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和传承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三)积极做优“舒适到温江”品牌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公共服务便捷度,以数字化、商业化逻辑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方式,形成功能完善、覆盖全域、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社区生活服务发展体系。
打造“15分钟公服圈”。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精准对接机制,加大公共服务薄弱区域的建设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与区属国有企业合作参与公服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构建7×24小时全生活链功能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布局。统筹推进邻里中心、社区公园、农贸市场、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无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攻坚行动,优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推广社区邻里商业模式和“O2O+社区”服务模式,引导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打造社区商业,差异化制定综合体业态植入清单,突出社区服务与家庭生活的关联性,打造精准提供“全时、全龄、全能、全域”生活服务的社区综合体。
构建未来社区。充分利用智慧物业、智慧养老、智能家居、智能车库、路网监控等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社区网络,有效整合各类物联设施与物联系统,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建设。加强数字智能、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前沿技术在社区建设中落地应用,构建未来社区管理、服务、社交、党建一体化的社区云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孪生”社区。
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动物业服务管理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有机融合,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及相关单位协同联动进行物业规范化管理,推进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区物业管家进行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小区工作人员一对一的常态化监督考核机制,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实现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全面升级。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擦亮三大民生品牌行动
优质教育倍增行动 |
实施学位攻坚行动,推进杨柳河小学、江安路学校、科技园高中等21所学校、幼儿园建设,到2025年新增学位4.3万个。实施名校创建行动,加大新优质学校培育、强校工程建设、高校附属学校建设,创建一批省、市知名学校。实施名师培育行动,加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储备,持续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育,培养一批全省知名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校长。 |
医疗卫生促进行动 |
依托温江区医疗综合服务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健康服务中心,按照健康产业生态圈发展要求,根据服务人口和半径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增加成都医学城、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布点,全方位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推进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区中医院搬迁、区疾控中心搬迁、万春中心卫生院、区妇幼保健院迁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配套工程、前海人寿妇儿医院等项目建设,健全诊疗服务,满足群众就医需要。加快建设温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以云计算、互联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等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温江标准”和应用模式。 |
15分钟公共服务圈行动 |
聚焦群众需求和短板,大力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江安社区综合体等20个社区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完善以社区为核心、以15分钟步行距离为辐射半径区域内教育、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市政等8大类18小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布局均衡、供给多样的高品质公共服务圈。 |
未来社区打造行动 |
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出发点,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加快打造一批未来社区,树立社区建设典范。 |
小区管理配套行动 |
全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建设一批街道区域“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增强基层养老服务能力;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智慧监测、消防预警等新型配套设施。 |
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