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实现城市智能化治理能力与公园城市发展特质高度匹配为导向,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智慧化、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治理水平,构建与新区人口、资源高速集聚相适配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确保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第一节全力打造数字引领的智慧天府
打造数字天府。建设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城市大脑”为枢纽、物理城市空间和数字孪生城市协同映射的现代智慧城市,实现高质高效的产业经济、精细协同的城市治理、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便捷普惠的公共服务。
建强“天府大脑”。搭建实时感知、全域覆盖,涵盖数据治理、数字孪生、人机协同、综合枢纽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努力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能力。
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全域5G网络建设,构建高速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和动态领先的光纤网络和城乡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形成泛在高速的通信网络体系。建设数据中心、中心机房、通讯基站三级数字通讯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智慧感知端。
构建多元智慧应用场景。建设智慧城市技术创新试验床,推动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落地转化,实现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围绕天府总部商务区西区、鹿溪智谷、成都科学城、天府海创园等重点区域,打造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示范点,以点带面引领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打造智慧防疫、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
第二节持续建设底线牢固的安全天府
全力确保经济发展安全。筑牢城市安全屏障,确保主导产业、基础设施、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风险可控。加强产业安全监督防范,实施公园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健全城市安全监管,健全经济风险预防、预警、处置机制体系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新型领域安全。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构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防联控体系,守住人民生命健康底线。持续开展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推进“互联网+”食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餐饮、食品、药品安全。完善重大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决策、防控协同机制,确保生产安全,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第三节着力打造现代一流的法治天府
全面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聚焦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四大法律服务领域,促进国内外高端法律服务相关机构集群化发展,构建“平台驱动层+核心产业层+关联功能层+衍生配套层”法律服务产业生态圈,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创新、法治论坛交流合作等全链条法律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创新集聚区,加快建设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全面推进法治实施体系建设。坚持法治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推行落实“三项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全民守法,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改进创新普法工作,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和心理疏导服务机制,探索诉源治理天府模式。全面建设“智慧法治”。
全面推进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深入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推进法治工作全面监督,形成法治监督合力。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实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稳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建立健全司法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按照全业务、全时空原则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街道指导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第四节加快建设城乡治理的善治天府
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健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完善“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机制,深化街道“四个一”管理机制改革,构造高效协同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构架。推进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通过新机制、新架构、新格局、新模式建设,助推传统的社区治理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变,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
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打造多元协同的共治模式,构建新区党工委、职能部门、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共建共创共享机制,健全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十四五”时期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美好新区”工程
居民增收工程 |
坚持以富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完善预防拖欠职工工资机制,提高工资性收入。深化全民创业,激活“草根经济”,提升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主线,实施劳动就业创新工程,构建劳动就业服务发展指标管理体系,健全就业优先与和谐劳动关系协同管理的机制,强化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和优化劳动行政服务保障,提升基本劳动就业服务能力。 |
强学强教工程 |
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服务人口规模科学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高质量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按教育规律加强立德树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的德育体系,深化五育并举改革,实施德育强基计划、智育提升行动、体育固本行动、美育提升行动、劳动教育点亮计划。按改革要求突破体制障碍,深化“一校两制”人事管理改革,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争取高中自主招生权限。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
病有良医工程 |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域推广公平、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强化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扩大多维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按照“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点位布局建设,促进新区医疗卫生资源“量”的提升。 |
住有宜居工程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确保住宅用地供应比重,稳定住房供应规模,保障人才住房建设用地需求。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定位,按照片区综合开发理念,推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规划建设公园社区。到2025年,创建未来公园社区示范30个、国际化示范社区40个,产业示范社区20个。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移民、林盘保护修复等途径全面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
老有颐养工程 |
坚持以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创造老年人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健康养老政策,重点推进康养产业建设,构建“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体系。改造提升养老机构硬件设施,优化整合养老服务机构,着力打造功能配套完备的社区嵌入式养老场景。 |
幼有善育工程 |
坚持以幼童健康成长为前提,建立健全幼童托育体系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推进“医育结合”和“托幼一体化”。推动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从“多元参与”向“体系构建”转变,拓展普惠性托育资源。 |
弱有众扶工程 |
坚持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为指导,全面建成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体系;关注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社会保障,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完善儿童监护制度、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实现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
卓越文体工程 |
坚持以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丰富民众精神食粮,高标准打造天府文创品牌。增设残疾人无障碍体育活动设备,推进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 |
“十四五”时期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品质新区”工程
生态价值转化工程 |
坚持创新生态价值多维转化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深化农旅、农养、农创等融合发展机制,链接川西林盘、大地景观载体优势,探索农商文旅科体养融合发展模式的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生态环境提质工程 |
坚持推动全域增绿添彩和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
城市通勤提效工程 |
坚持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为人民谋福祉,高质量打造“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推广“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科学评估人流、车流,利用交通干道环线功能,科学治堵;引进智能化指挥系统,提高交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丰富通勤生活新体验,探索“轨道+物业+产业”TOD新区方案,形成“站引人聚”示范效应。 |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 |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全面落实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
智慧新区建设工程 |
筑牢公园城市智慧基底,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完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推动民生服务智慧化。推动政府服务智慧化,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生活服务“一码通城”、风险防控“一体联动”。u法治天府营建工程:坚持“法治天府”建设,高水平打造天府中央法务区、升级“天府智法院·融e诉”电子诉讼平台,加强人民法庭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信访工作,提升新区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与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质量。 |
城市韧性提升工程 |
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完善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新区综合减灾能力。提升城市应急能力,构建“三个三”应急管理体系,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构建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
社区发展治理工程 |
打造良序善治的社区,创新优化社区发展治理模式。健全党建引领小区物业治理机制,建立新阶层人群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形成高效协同的社区发展治理架构。建立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街道主体、部门协同”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统筹社区情况调研和诉求收集工作,加快“七无”平安示范村(社区)建设,实施“大联动·微治理”,加强“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和联网运用,提升社区发展治理精细化水平。实施“互联网+社区发展治理”行动,构建智能安心的社区安防,打造主动感知、智能反应、科技赋能的小区智慧治理环境。 |
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