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以“人城产”逻辑打造产业社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等产业单元,创新提升专业化运营服务能力,着力构建产城融合生态。到2025 年,打造产业社区10 个、建成标准厂房200 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90 万平方米。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一)筑牢产业生态优势
深刻把握健康产业发展前沿趋势,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突出“三医+大数据/AI”主导产业和“农创、农旅、农养”融合特色产业,以高能级头部企业为引领打造产业生态。强化产业生态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引导培育“头部引领、腰部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放大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融合集成效应,促进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应用生态“三态融合”,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构建以“核心企业”为纽带的完整产业链,坚持“大企业承载大产业”,围绕做强“353N”产业体系,聚焦六类500 强、上市公司和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打造有机融合、对外辐射的健康产业生态圈,到2025 年,新引进高能级产业化项目100 个,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00 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000 亿元。推进政府服务专业高效供给,优化完善专业化政策体系,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对政府资源的调配、市场预期的引导和产业方向的牵引作用,不断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二)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加快建设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三大高品质空间,不断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支撑。依托成都医学城,大力推进以三医创新中心为核心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瞄准“三医+大数据/AI”研发,打造国内创新、国际协同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擎;加快打造以药明康德为核心的高品质产业空间,突出发展抗体、重组蛋白、新型疫苗等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中心。依托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推进以新创智中心为核心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围绕“高校—都市—科创”三大关键价值特征,建立汇聚基础研发、孵化转化、专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力打造富有都市生活氛围、文化创意氛围、生态交流氛围的都市科创新场景。依托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推进以川农农创产业园为核心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构筑以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科研平台矩阵,完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链,打造科创高能级、场景高颜值、生活高品质、治理高效能的农科之芯。大力提升空间承载力,梳理成都医学城A 区低效用地、成都农高园范围内农村闲置宅基地现状和开发潜力,建立低效工业用地、闲置宅基地数据库和再开发实施清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三)加快新型产业社区建设
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的理念,打造聚焦主导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社区级承载体系,塑造多业融合、功能复合、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优化新型产业社区规划布局。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动静结合、独立成市”的理念统筹生态圈和生活圈,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价值坐标,高质量编制产业社区规划,策划一批以“三医融合”“消费场景”“三农融合”等为特色的产业社区。创新新型产业社区开发模式。充分发掘产业服务价值和城市空间价值, 在产业社区建设中推动主题化、专业化、景区化的片区性综合开发,促进产城融合功能复合,有效推动产业功能区承载能力、项目吸引力和区域价值提升。启动杏林健康产业社区、依田村康养产业社区、天府中医健康产业社区等一批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产业社区建设,形成示范作用。
(四)构建专业化管理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产业功能区扁平化管理、市场化营运、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创新产业功能区建设、管理、运营组织方式。优化管理机构职能职责,深化“指挥部+管委会+部门+镇(街)+国有公司”五位一体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产业功能区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础配套、涉企服务等经济管理职能,指导产业部门、镇(街)动态优化服务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综合执法等职责,推进机构职能体系与产业功能区建设需要相匹配,组建新型公共管理组织,全面建立产业功能区“吹哨报到、逆向考核”两个机制。深化“员额制”改革,在各园区建立灵活用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以绩定酬的更加灵活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化解严控编制总量与满足产业功能区发展对各类专业化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深化探索岗位管理、全员聘用、灵活薪酬等机制,持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联合国有企业、专业运营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等组建运营平台,整合资源解决痛点。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塑造产业功能区综合服务软实力,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和自我造血能力的产业功能区综合运营品牌。
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