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优势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提能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融入全国产业循环、面向全球竞争的成都制造重要力量。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聚焦优势锻长板。增强产业链核心能力,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领域,量质并举,到2025年,打造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志性产业链,力争部分环节形成领跑优势,争取赢得参与全球要素配置,高端切入全球产业分工的主动权。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形成发展规划、产业图谱、企业名录、专项政策、创新平台、品牌会展等一体化推进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推动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人才链等多链融合。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装置补链强链,建立招商企业目录表、攻坚图,创新资本招商、深入链式招商、推行平台招商,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资。
围绕长板补短板。针对重点优势产业链中的薄弱缺环节,以成本控制和竞争力提升为导向,制定实施“链主”企业供应商招商计划和短板产品临时储备计划,争取每年引育补链项目300个,重点补齐产业链空白薄弱及头部企业核心供应链环节,提升链环相扣、集群高效的产业链系统能力。每个优势产业确定优势产品,绘制产品链图谱,专业化梳理分析产品的上下游配套、左右岸协同关系,精准招引关键环节、核心部件、重点材料项目,提升优势产品、优势企业竞争力。推动“链主”企业整合更广泛区域的上下游要素资源,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的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大幅提高汽车、消费电子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本区域配套率。
构建生态提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产业链,重点补齐技术平台、科学装置、数据中心等关键配套,建立“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降低产业链协作配套成本,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服务配套布局,推动重点区(市)县、重点园区高水平协作共建优势产业生态。鼓励链主企业向本地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以优势产品(服务)为核心,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构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生态。发挥“智慧蓉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应用场景牵引作用,建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场景、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城市机会清单,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