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云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鼓励企业以云服务等方式提供公共算力资源

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云服务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我国云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云服务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评估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云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云服务企业持续提升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能力,推动多接入边缘计算(MEC)边缘云建设,加快云边协同、云网融合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

 

我国云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77月

国务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围绕制造强国重大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

20178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推进实施云计算工程,引导各类企业积极拓展应用云服务。

20181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

打造全国统一的智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快应用大数据、云服务技术,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

20194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进发展“互联网+中小企业”,鼓励大型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发展适合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完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体系。

202010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售后云服务模式和远端诊断、维修。

20213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推动云服务企业持续提升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能力,推动多接入边缘计算(MEC)边缘云建设,加快云边协同、云网融合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

20218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鼓励企业以云服务等方式提供公共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提升应用赋能作用。

20226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地区按照省级统筹原则开展政务云建设,集约提供政务云服务。探索建立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机制,加强一体化政务云平台资源管理和调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云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云服务行业的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建设视频云服务平台,依托“雪亮工程”,多渠道融合政府、社会等各类视频资源,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部分省市云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天津市

202112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

建设视频云服务平台,依托“雪亮工程”,多渠道融合政府、社会等各类视频资源,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黑龙江省

20223月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加快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现互联网内容、平台、网络、终端全流程IPv6部署,带动在网设备和应用加速替代,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各环节平滑演进升级。

福建省

20225月

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整合提升原有涉海数据中心,构建管理与服务数据综合资源库,提升海洋气象服务中心,搭建海洋云服务平台、大数据计算平台和云安全平台。

江西省

202110

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云服务商等建设具有跨链能力的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服务各行业企业上链、资源要素上链。

广东省

20215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

争取进一步放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外资市场准入,吸引一批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领域外资项目落地。

江苏省

202112

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推进工程。依托“e企云”等平台,加快建设江苏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数据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大数据等领域国际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数据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大数据等领域国际合作

为推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环保装备设计、生产、使用、运维等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2025年03月29日
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质效【附我国及各省份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质效【附我国及各省份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工业互联网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2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4个国家级、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卫星互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我国及部分省市卫星互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发布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纵深推进“宽带边疆”建设,加速5G网络向乡镇、行政村、近海、边疆等区域延伸,积极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增强网络覆盖能力。

2025年03月20日
完善通信网络安全防护【附我国及各省份网络安全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完善通信网络安全防护【附我国及各省份网络安全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促进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科技外包、算法模型、新技术运用等风险管理,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分布式存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新型存储技术研发

我国及部分省市分布式存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新型存储技术研发

近些年来,为促进分布式存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型存储技术研发,支撑规模化、实时性跨域数据存储和流动,提高智能存储使用占比。

2025年03月18日
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乡村下沉【附我国及各省份移动支付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乡村下沉【附我国及各省份移动支付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推动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动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移动支付等数字化医保服务应用。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北斗导航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我国及部分省市北斗导航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为促进北斗导航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海洋渔船及船上设施装备更新改造,推广渔船海洋宽带、北斗导航定位、防碰撞等船用数字化终端装备,推动相关卫星信息系统的行业应用。

2025年03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中心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数据中心集群与新能源基地协同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中心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数据中心集群与新能源基地协同建设

为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等领域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促进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2025年03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