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简称制造业,在中国,加工业制造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
我国工业制造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制造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工业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我国工业制造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5年7月 |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
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产品、工业制造等领域规模商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夯实基础。 |
2021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推动千兆虚拟专网在工业制造领域试点部署。 |
2021年7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面向工业制造、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5G行业应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解决制约行业应用复制推广的技术瓶颈。 |
2022年1月 |
国务院 |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研究建立国家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 |
2022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
关于促进云网融合 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 |
重点聚焦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工业制造、交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千兆虚拟专网建设试点,协同部署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OTN、5G基站、边缘计算、行业终端等设施,推广应用网络切片、AI、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
2022年1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工业制造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工业制造行业的发展,比如黑龙江省发布的《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制造基础优势,面向航空航天、船舶等关键行业,集中研发突破一批行业特色工业软件。
部分省市工业制造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黑龙江省 |
2022年3月 |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制造基础优势,面向航空航天、船舶等关键行业,集中研发突破一批行业特色工业软件。 |
山西省 |
2022年9月 |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 |
充分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 |
江西省 |
2021年10月 |
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加快工业制造、电力能源、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领域5G专网建设。 |
上海市 |
2022年12月 |
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
完善工业用能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构建电、气、热、冷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 |
河南省 |
2022年9月 |
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
在工业制造、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100个元宇宙示范应用场景,“元宇宙+”不断拓展,元宇宙产业发展生态加速培育。 |
天津市 |
2022年9月 |
天津市计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 |
积极参与国家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本市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 |
广东省 |
2021年7月 |
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 |
重构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