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及部分省市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强行业安全监管

植入性医疗器械是任何通过外科手段来达到下列目的的医疗器械,全部或部分插入人体或腔道(口)中;或为替代上表皮或眼表面用的。

 

国家层面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政策

近些年,我国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监督检查,如2022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到在人体局部开展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重建形态或功能、移植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等医学操作的医疗技术,手术应当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

 

我国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发文部门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2022年12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

在人体局部开展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重建形态或功能、移植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等医学操作的医疗技术,手术应当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

2022年3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植入类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2021年12月

国务院

关于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深入开展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市场秩序。

2021年12月

——

“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实施抽检计划,重点加强对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中选品种、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的检查和抽检。

2021年3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深入开展无源植入物、医用敷料、生物防护器械、口腔器械、光学等新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2021年2月

国务院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具有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得委托生产,具体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资料来源:研天下整理

 

地方层面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政策

与此同时,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安全专项监管,如海南发布《关于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管理规定的通知提到 植入类医疗器械的相关文件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各省市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省市

时间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海南

2023年3月

关于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管理规定的通知

植入类医疗器械的相关文件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上海

2022年6月

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推进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整体迁建,建设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和大型医疗设备评价研究中心,实施实验室管理国际认证。

湖南

2022年3月

湖南省2022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开展药品等安全专项监管。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监管

河南

2021年12月

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

加快推进我省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控制、医用生物防护及植入器械质量评价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高质量完成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推进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分所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开发区设立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分所,推动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增容扩项。

天津

2021年12月

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提升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内一流有源类医疗器械综合性实验室,开展前沿尖端医疗器械领域研究、测试、检验工作,提升承检能力,实现对外科植入物和物理治疗领域医疗器械品种检测 100% 全覆盖、对本市批准的医疗器械品种检测覆盖率达到 85% 以上。

黑龙江

2021年9月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加强数字诊疗装备及新型健康医疗设备研发,开展高端医疗设备及新型诊疗、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的可植入器械4D打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重庆

2021年7月

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大力发展高值耗材行业,围绕3D打印、脑科学等先进技术,推进骨科、心血管、眼科、微创介入与植入高值耗材产品产业化。

浙江

2021年5月

浙江省生命健康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

加强自主研发与改进器官衰竭的体外支持技术,开展植入性人工器官等研究,加快我省器官衰竭救治能力整体水平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口腔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开展“三减三健” 等专项行动

我国及部分省市口腔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开展“三减三健” 等专项行动

近些年来,为促进口腔医疗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满足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儿科、小儿外科以及儿童营养、眼保健、心理保健、口腔保健等专科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儿童医疗保健人才梯队。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体外诊断行业相关政策:全面实施第三类医疗器械唯一标识

我国及部分省市体外诊断行业相关政策:全面实施第三类医疗器械唯一标识

为促进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高水平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的罕见病用诊断试剂。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AI辅助诊断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医疗领域规模部署

我国及部分省市AI辅助诊断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医疗领域规模部署

为推动AI辅助诊断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交通、医疗、金融、科学、制造、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数据标注,建设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在行业领域的应用赋能。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小镇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引导城乡居民加强自我体重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小镇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引导城乡居民加强自我体重管理

为促进健康小镇建设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发掘生态涵养、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业态。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慢病管理行业相关政策:对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慢病管理行业相关政策:对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为推动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特殊环境疾病等,推出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创新药。

2025年03月25日
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附我国及各省份生物医药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附我国及各省份生物医药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加快省级试点方案、质量监管方案审核,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中药材行业相关政策: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中药材行业相关政策: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培育现代中药产业,推进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和规范种植,打造从原料药、中药材到药品示范的全产业链。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复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医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医疗器械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复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医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医疗器械标准研制

为促进康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组建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等前沿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

2025年03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