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换热器行业相关政策分析: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产品备受期待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环境条件的要求或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

对换热器行业的管理,我国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发改委为宏观管理部门,主要通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中长期产业发展导向和指导性意见等履行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等职能。

工信部负责拟定工业发展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

科技部负责牵头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统筹协调共性技术研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等。

行业组织主要有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是以中国制冷空调领域的制造企业为主,同时包括有关科研、设计、院校等事业单位和团体,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工业行业组织,是代表和维护全行业共同利益及会员合法权益的社团组织。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是国内中央空调行业的最高协调机构,目前其主要作用是对全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业内企业提供市场指引。

中国节能协会是经民政部注册的节能领域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己任,以资源节约为中心,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培训、咨询服务和组织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等活动。

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节能协会下设分支机构之一,其前身是 中国热泵产业联盟,是由中国境内从事与热泵相关的研究、生产、经营、投资和 咨询业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热泵行业组织。热泵专业委员会在“推动并参 与热泵行业规范制定,促进节能支持政策的出台”、“推进热泵技术、产品的推 广和应用”及“提升社会和用户对热泵技术的认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热泵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换热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18 年 10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 修正) 第七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八条 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
2018 年 10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 修正) 第四十七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
2018 年 10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 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推广先进适 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 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 当采取措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 用;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 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 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2014 年 4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修订) 第七条 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相关政策

换热器应用领域广泛,国家和地方规划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都对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国家已将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的背景下,具有高效、节 能、环保特点的换热器的越来越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换热器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1 年 10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2021 年 10 月 国务院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2021 年 3 月 全国人大 《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四 个 五 年 规 划 和 2035 年远景 目标纲要》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 快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 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 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 目标,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 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 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 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推动 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 订。
2019 年 11 月 工业和信息 化部 《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2019 年版)》 涉及到的高效制冷/冷却技术产品主要包括: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模块化机房空调等。
2019 年 10 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产业结构调 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鼓励类别中的新能源领域涉及太阳能、风能、海洋能,以及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等;机械领域包括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热泵(地源、水源、空气源等)技术开发与装备制造等内容。
2019 年 6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7部委 《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 要求大幅提高制冷能效和绿色水平,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到 2022 年,家用空调能效准入水平提升 30%、多联式空调提升40%、冷藏陈列柜提升 20%、热泵热水器提升 20%。到 2030 年,主要制冷产品能效准入水平再提高 15%以上。加快新制定数据中心、汽车用空调、冷库、冷藏车、制冰机、除湿机等制冷产品能效标准,淘汰 20%-30%低效制冷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
2018 年 6 月 生态环境部 《2018-2019 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 进一步督促重点区域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继续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深化综合整治,加大各类涉气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持续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通过大规模、集中式督查达到实战练兵目的,促进全国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交流,提高业务能力水平,锻炼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2017 年 12 月 国 家 发 展 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 北 方 地 区 冬季 清 洁 取 暖 规划 ( 2017-2021年)》 《规划》提出,到 2021 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70%,替代散烧煤 1.5 亿吨。供热系统平均综合能耗降低至 15 千克标煤/平方米以下。北方城镇地区既有节能居住建筑占比达到 80%。力争用 5 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雾霾严重城市化地区的散煤供暖清洁化。
2016 年 12 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 《 “ 十 三 五 ”节 能 环 保 产 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以节能环保领域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更新换代。推动商业、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脱颖而出,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供给质量和水平。
2016 年 11 月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的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TQ)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换热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雷达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激光雷达等智能网联技术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雷达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激光雷达等智能网联技术标准研制

为推动雷达的应用,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面向地下矿井复杂空间,发展雷达探测装备、机器人、隧道救援装备,提升地下空间探测、风险感知和救援能力。

2024年07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新型传感等智能部件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新型传感等智能部件

为推动传感器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

2024年07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显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等研究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显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等研究

为推动新型显示技术研发,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面向新型智能终端、文化、旅游、景观、商显等领域,推动AMOLED、Micro-LED、3D显示、激光显示等扩大应用,支持液晶面板、电子纸等加快无纸化替代应用。

2024年07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视频监控行业相关政策:更新视频监控等相关传感设备布设和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视频监控行业相关政策:更新视频监控等相关传感设备布设和应用

为促进视频监控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推广AI视频智能监控、井下高精度定位、露天矿边坡监测预警等系统,强化关键区域、重点岗位的实时监控。

2024年07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打造可穿戴设备消费应用新场景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打造可穿戴设备消费应用新场景

为加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健全消费类电子产品标准体系,促进多品种、多品牌智能电子产品、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互联互通。

2024年07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PCB电路板行业相关政策:加紧基础软硬件的研发创新

我国及部分省市PCB电路板行业相关政策:加紧基础软硬件的研发创新

PCB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2024年06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半导体器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多方面应用推广

我国及部分省市半导体器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多方面应用推广

半导体器件是导电性介于良导电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电子器件,它们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殊电特性来完成特定功能,如产生、控制、接收、变换、放大信号和进行能量转换。

2024年06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手机蓝牙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培育壮大电子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我国及部分省市手机蓝牙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培育壮大电子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手机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手机与其他蓝牙设备(如耳机、音箱、手表等)进行无线连接和数据传输。通过蓝牙技术,用户可以方便地在手机和其他设备之间传输文件、音乐、照片等,同时也可以实现无线通话、远程控制等功能。要使用手机蓝牙功能,首先需要确保手机支持蓝牙技术,并且已经开启了蓝牙功能。

2024年05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