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一、行业管理部门

(1)行业主管部门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和地理信息智慧应用服务,主管部门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原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行业自律组织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相关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包括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

二、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相关资质证书

根据《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并在测绘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

测绘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测绘资质的专业范围划分为: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分为通用标准、专业标准两部分,分别从主体资格、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办公场所、质量管理、档案与保密管理、测绘业绩、测绘监理等方面对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考核与评级。

三、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法律法规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2006年制定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2007年制定 住建部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
2009年制定 国务院 基础测绘条例
2013年制定 住建部 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实施办法
2017年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017年修正 国务院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2017年修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017年制定 国家发改委 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
2018年修正 住建部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
2018年修正 住建部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产业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 2014 年发布《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 号)首次明确将地理信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陆续研究制定包括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在内的支持性配套政策,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
2022年 国务院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进数字化共性应用集约建设,推进地理信息协同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发挥地理信息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2020年 国务院国资委 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 要求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北斗通信、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重点开展建筑信息模型、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2019年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 时空大数据平台既是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技术支撑,又是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张底板、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重要基础。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2016年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统筹空间基础设施,完善卫星数据共用共享机制,加快卫星遥感、通信与导航融合化应用。积极推进空间信息全面应用,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预警、防灾减灾与应急指挥等提供及时准确的空间信息服务,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2016年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发展智能电网技术,重点加强特高压输电、柔性输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电网与用户互动、分布式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和大容量储能、能源微网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增强空天综合信息应用水平与技术支撑能力,拓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链。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2014年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 重点推动提高地理信息软件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软件研发,特别是在大型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等核心基础软件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和对外合作、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健全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超算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发展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

我国及部分省市超算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发展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

为推动超算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鼓励互联网平台、新媒体等发挥品牌、市场、渠道、技术、算力优势,助力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2025年04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卫星导航领域对外贸易

我国及部分省市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卫星导航领域对外贸易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是指利用卫星导航技术,提供地理位置、导航、定位等服务,涵盖了卫星导航设备、位置服务软件、地理信息数据等多个领域,可为智能手机、乘用车等各行业各领域提供高效、精准、安全的时空信息服务。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物联网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物联网等领域对外贸易

我国及部分省市物联网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物联网等领域对外贸易

为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提出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紧盯产生、转移、利用处置等三个环节,运用统一的电子标签标志二维码、电子转移联单编号、电子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号等三个编码。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云计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云计算等平台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云计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云计算等平台服务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2025年04月15日
强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附我国及各省份数据库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强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附我国及各省份数据库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数据库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3月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园区建设具有研发、测试、数据库等功能的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平台,突破植入式微电极、信息处理和算法、智能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聚焦神经康复、运动辅助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场景。

2025年04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算力行业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算力全产业链生态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算力行业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算力全产业链生态建设

为推动绿色算力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鼓励互联网平台、新媒体等发挥品牌、市场、渠道、技术、算力优势,助力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数据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大数据等领域国际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数据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大数据等领域国际合作

为推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环保装备设计、生产、使用、运维等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2025年03月29日
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质效【附我国及各省份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质效【附我国及各省份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工业互联网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2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4个国家级、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5年03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