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政策环境良好 长期市场整体向好

一、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目前已形成政府职能部门主管、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协调发展的机制。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技术监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我国电力工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研究和制定包括输配电制造行业的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组织制订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行业管理和监督,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以及宏观调控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定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及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国家能源局依照法律、法规对全国电力系统实施统一监管,配合国家发改委拟定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监管电力市场运行,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监管输电、供电和非竞争性发电业务;颁发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组织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等。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输配电产品质量监督;下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全国性专业标准化工作技术组织,主要负责全国变压器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下属的全国电工电子设备结构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开关柜、控制柜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其下属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产品型号证书的认定管理。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为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职责是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委托,起草行业规章规范、经济技术政策、产品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等;负责对行业及市场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性工作等。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

2、主要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领域及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2年3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2021年4月 国家能源局 《关于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持续发展非化石能源,保持风电、光伏发电合理规模和发展节奏,有序推进集中式风电、光伏和海上风电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2021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2021年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2021年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 《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 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有关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合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0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 自2021年6月起,新增变压器须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要求,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变压器。支持可再生能源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桩)、数据中心、5G基站、采暖等领域使用高效节能变压器,提高高效节能变压器在工业、通信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比例。
2020年5月 国家能源局 《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鼓励建设新一代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探索市场化商业模式。
2020年4月 国家能源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调整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2020年3月 国家能源局 《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积极推进平价上网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已并网或在核准有效期、需国家财政补贴的风电项目自愿转为平价上网项目,执行平价上网项目支持政策;有序推进需国家财政补贴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分散式风电参与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稳妥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电力送出消纳条件。
2020年1月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完善现行补贴方式:以收定支,合理确定新增补贴项目规模。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和补贴退坡机制:通过竞争性方式配置新增项目。优化补贴兑付流程:简化目录制管理;明确补贴兑付主体责任;补贴资金按年度拨付。
2019年10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 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高压真空元件及开关设备,智能化中压开关元件及成套设备,使用环保型中压气体的绝缘开关柜,智能型(可通信)低压电器,非晶合金、卷铁心等节能电力变压器;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为鼓励类行业。
2019年5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1)将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2)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3)将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新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4)新核准潮间带风电项目通过竞争方式确定的上网电价,不得高于项目所在资源区陆上风电指导价;(5)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
2019年5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 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确定各省级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目标,促使各省级区域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快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形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引领的长效发展机制。
2019年3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 涉及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中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生物质能利用装备制造、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产品和装备制造”等。
2017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目录包括:“2.4.5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轻量化新型变压器"、“6.2.2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变压器”、“6.4智能电网智能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包括智能型大型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无功补偿设备。”、“7.1.8采矿及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植物绝缘油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干式半芯电抗器,壳式电炉变压器,三维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
2016年12月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 《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能源局统一组织全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编制和管理;鼓励海上风电项目采取连片规模化方式开发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用海应遵循节约和集约利用海域和海岸线资源的原则,合理布局
2016年11月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先进核电、高效光电光热、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等;促进多能互补和协同优化,引领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到2020年,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以上,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5万亿元,打造世界领先的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突破风光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与海洋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技术瓶颈。
2011年10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优先发展大型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开关设备、变动站及电气设备的智能化等领域。
2006年2月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等。
2005年2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TQ)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发展战略评估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为推动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为推动仪器仪表智能化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为推动芯片的研发和创新,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提出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完成不少于3款芯片研发并推进产业化。组织开展5G RedCap芯片的协议一致性和网络兼容性测试,不断提升芯片性能。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为推动电力变压器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提出摸排重点用能单位在运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空压机、换热器等主要用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和能效水平,梳理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潜力。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为促进LED照明应用,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

2024年10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为推动模拟芯片研发,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4)》提出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信息等关键数字技术及绿色技术专利统计分析,发布2024年中英文版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为促进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创新,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为促进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