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增材制造行业主要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管理,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行业协会主要包括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以及地方性增材制造协会等。
二、行业主要法规政策
增材制造(3D打印)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形成实体物品的新型制造方式,融合了信息网络技术、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制造模式,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抢占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焦点之一。
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将选区激光熔融装备、选区激光烧结成形装备列入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频度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取得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关键装备与零部件、应用示范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从战略规划、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行业标准等多方面对增材制造产业进行政策推动与规范。
随着我国自主工业体系建设的推进、设备国产化要求的日益增强,增材制造国产自主设备等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在各类创新主体、产业主体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增材制造行业技术创新、产业推进、应用融合等多维度的政策支持,让企业可以紧抓行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内生需求强烈的契机,不断加强自身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推进下游行业应用融合,不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实现公司高速成长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行业主要法规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重点内容 |
2022年4月 | 科技部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涉及21项增材制造指南任务;“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其中有3个项目涉及到了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其中有1个项目涉及到了增材制造相关技术。 |
2021年12月 | 工信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 开发增材制造等先进工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关键核心技术中包括增材制造;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发展通用智能装备中的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装备、选区激光烧结成形装备等增材制造装备 |
2021年3月 | 国务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明确了发展增材制造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将增材制造作为未来规划发展的重点领域。 |
2021年2月 | 工信部 |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 推进传统医疗装备与增材制造等技术融合嵌入升级。开发“增材制造+医疗健康”新产品。 |
2021年2月 | 科技部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 “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其中有7个项目涉及到了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其中有2个项目涉及到了增材制造(3D打印)相关技术。 |
2020年2月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信部等 | 《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 | 立足国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建立。 |
2020年1月 | 科技部、发改委等 |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制造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2019年11月 | 财政部、发改委等 | 《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9年修订)》 | 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粉末床激光增材制造装备、送粉式激光增材制造装备、送丝式电子束增材制造装备、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 |
2017年12月 |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二部门 | 《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 提出“五大发展目标”、“五大重点任务”,突破100种以上重点行业应用急需的工艺装备、核心器件及专用材料;大幅提升增材制造产品质量及供给能力;开展100个以上应用范围较广、实施效果显著的试点示范项目。 |
2017年10月 | 工信部 |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 3D显示、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及应用技术、金属熔融激光加工增材制造液压阀等位列其中。 |
2017年1月 | 发改委 |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 将增材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TQ)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增材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