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完全市场化运行的行业,行业管理体制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指导结合行业自律组织协作规范下的市场竞争体制。政府相关部门注重行业宏观管理,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科学技术部等部门;行业协会侧重于行业内部自律性管理,包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平衡、国家经济安全和总体产业安全等重要问题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负责汇总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价格政策;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政府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等。
自律性组织主要职责:分别承担相应领域的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主要负责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和协调、行业自律管理、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以及分析行业形势、收集发布国内外市场动态等服务工作。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涉及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新建项目的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行业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我国重点鼓励和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从节能、环保、拉动内需、促进技术进步等各个角度鼓励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产业及其下游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相关内容 |
2012年6月 | 国务院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 加快研制动力电池生产、控制与检测等装备。 |
2013年2月 | 发改委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 | “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被列为鼓励类项目。 |
2013年8月 | 国务院 |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 大力加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强驱动电机及核心材料、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 |
2014年7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 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
2015年5月 | 国务院 | 《中国制造2025》 | 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纳入了五大工程;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纳入了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 |
2016年3月 | 国务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
2016年7月 | 工信部 | 《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提升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工艺与装备;推进电池的质量在线监控、信息化传输等技术应用。 |
2016年11月 | 工信部 | 《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 | 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单体企业应至少具有电极制备、叠片/卷绕、装配、注液、化成/分容等关键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和在线检测能力。 |
2016年11月 | 国务院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高性能、高可靠性动力电池生产、控制和检测设备创新,提升动力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
2016年12月 | 工信部、财政部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共产普及率超过20%。 |
2016年12月 | 国务院 |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 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 |
2017年3月 |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 到2020年,动力电池研发制造、测试验证、回收利用等装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
2017年4月 | 工信部、发改委 |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力争实现35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350瓦时/公斤。 |
2017年9月 | 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 |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 明确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 |
2018年2月 | 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 | 《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 提高技术门槛要求。根据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情况,进一步提高纯电动乘用车、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专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鼓励高性能动力电池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要求,鼓励低能耗产品推广。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门槛。 |
2019年3月 | 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 |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 按照技术上先进、质量上可靠、安全上有保障的原则,适当提高技指标门槛,保持技术指标上限基本不变,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的优质产品,同时鼓励企业注重安全性、一致性。 |
2019年11月 | 发改委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 智能制造方面,鼓励铅蓄电池全自动、智能化装配流水线;锂离子电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成套制造装备;碱性锌锰电池600只/分钟以上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成套制造装备共同发展。 |
2019年12月 | 工信部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
2020年4月 | 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 |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 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
2020年10月 | 工信部、应急管理部 |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应用,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园区和企业标杆应用,培育一批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与推广应用,探索安全生产管理新方式,推动现场检查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检查转变、一次性检查向持续监测转变,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
2020年11月 | 国务院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
2021年12月 | 工信部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 规划指出,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TQ)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