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服务交易的总称,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用品、报废汽车回收、二手车市场等。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相关政策,如2023年10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构建多层次汽车赛事格局、加快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支持自驾车旅居车等营地建设、丰富汽车文化体验、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等七方面政策举措,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2年7月 商务部 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各地区严格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含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
2022年8月 国务院 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 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规定。
2022年12月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 提出依法合规开展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加强对汽车经销商的管理等四个方面要等点,促进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的通知 各地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和旅游部门要鼓励客运站开展电商销售、酒店住宿、汽车后市场、体育休闲、农产品和旅游文创产品展销、便利店销售等服务。
2023年9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二手车消费。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各地严格落实全面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运营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
2023年10月 商务部 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构建多层次汽车赛事格局、加快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支持自驾车旅居车等营地建设、丰富汽车文化体验、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等七方面政策举措,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结合当地汽车后市场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汽车改装、维修等汽车后市场发展。比如2023年2月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 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提出重点引导传统经典车、汽车赛事、汽车旅游、汽车文化、汽车改装、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汽车后市场领域创新发展。

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山东省 2022年1月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展演、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公园(绿道)消费新场景、新地标。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
山西省 2022年1月 关于印发山西省促进网络货运行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依托网络货运平台汇聚海量物流信息,促进一二三产业跨行业融通,融合金融机构、后市场供应商,为货车司机提供余额理财、汽车后市场等团购优惠和服务。
河南省 2022年6月 河南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对二手车经销法人销售收购的二手车的,减按0.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江苏省 2022年11月 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举措的通知 促进传统经典车辆展示、收藏、交易、赛事等相关产业及汽车文化发展,推动汽车改装、维修等汽车后市场发展。
四川省 2023年2月 关于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 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 重点引导传统经典车、汽车赛事、汽车旅游、汽车文化、汽车改装、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汽车后市场领域创新发展。
广东省 2023年11月 广东省进一步提振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 活跃二手车市场。落实全面取消珠三角区域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限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二手车流通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二手车流通企业上规纳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二手车流通企业给予奖励。
安徽省 2023年11月 关于促进全省党政机关带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若干举措 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维修保养,纳入公务用车定点维保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要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维保行业连锁品牌,促进维保服务水平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1)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走出去【附我国及各省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走出去【附我国及各省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业务转型升级。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修订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修订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动汽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5月吉林省发布的《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产品转型和企业提质,全力推动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整车平台开发和应用。

2024年12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汽车制造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创新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汽车制造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创新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9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展原创、前瞻设计,在人机交互、智能应用、外观内饰等方面持续优化,推动企业内部设计中心与独立汽车设计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2024年12月25日
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附我国及各省份商用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附我国及各省份商用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加大新能源车安全、环保标准供给。

2024年12月17日
推广智慧停车等新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广智慧停车等新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 为推动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聚合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类城市数据,为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城市管理等提供支撑。

2024年12月16日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附我国及各省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附我国及各省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车辆搭载有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有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特点。

2024年12月13日
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然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称为报废汽车。

2024年11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完善汽车售后服务及维修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完善汽车售后服务及维修标准

为提高汽车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3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车主综合油耗、故障率、维修成本、车辆残值以及更新补贴等情况,自主淘汰符合引导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

2024年11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