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温控是指针对储能系统(如电池储能)进行温度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以确保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提高系统性能和使用寿命,是储能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储能建设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温控需求高增长。
我国储能温控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储能市场不断发展,进一步拉动储能温控市场需求,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相关政策,如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到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结合应用场景构建储能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综合效率。
我国储能温控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1年7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 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
2022年1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 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
2023年2月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共出台205项新型储能标准,提出到2025年,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可逆燃料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标准;加强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技术交流,着力打破产业发展瓶颈,规范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储能电站安全;加大国际标准化力度, 深度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标准化工作,支撑标准走出去。 |
2022年4月 | 国家能源局 | 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 | 明确要求强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对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设计、设备选型、工程验收标准、安全运营管理、应急消防处置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 |
2023年9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 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结合应用场景构建储能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综合效率。 |
2023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 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 |
2023年1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 积极布局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设施,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稳定性,鼓励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储能温控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带动储能温控行业的发展,比如2023年11月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提升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储能技术产业化,探索熔盐储热、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前沿技术,加快高比能、高安全、长循环新一代储能电池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储能系统集成能力和智慧可控水平,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部分省市储能温控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黑龙江省 | 2022年2月 | 黑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 | 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布局分布式新能源,推进以分布式“新能源+储能”为主体微电网的试点示范,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
天津市 | 2022年8月 | 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 推动新型储能应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力争达到50万千瓦以上。 |
河南省 | 2023年6月 | 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 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规模达到470万千瓦以上,用户侧储能规模达到3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600万千瓦。 |
北京市 | 2023年11月 | 北京市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 对新建成达到国际、国家及本市数字化、智能化相关标准的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且获得项目贷款的新型储能建设类重大项目给予贴息,贴息率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中长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单个企业原则上年度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 |
江苏省 | 2023年11月 |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 加快提升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储能技术产业化,探索熔盐储热、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前沿技术,加快高比能、高安全、长循环新一代储能电池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储能系统集成能力和智慧可控水平,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
上海市 | 2023年11月 | 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积极发展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推广以分布式新能源加储能为主体的绿色微电网建设。 |
湖南省 | 2023年12月 | 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 | 推广“新能源+新型储能”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一体规划、同步建设、联合运作。开展极端天气、长周期等情况下新能源功率预测研究,建设完善智慧化调度模式,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和可靠出力水平。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储能温控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