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新能源发电等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发电是指利用可再生或环境友好型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这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

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打造服务保障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为了促进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规模化新能源基地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弱送端系统调节支撑能力,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水平,促进新能源发电的可靠并网及有序消纳,保障新能源资源充分开发。

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3年3月 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强规模化新能源基地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弱送端系统调节支撑能力,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水平,促进新能源发电的可靠并网及有序消纳,保障新能源资源充分开发。
2023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
2023年7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乡村振兴局 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 各级电网企业要积极做好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服务,依法简化并网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推广线上服务应用,确保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并尽并”。
2023年10月 国务院 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支持内蒙古优势科研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展新能源发电、绿氢制备、煤炭高效灵活发电、新型电力系统等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立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占比。
2024年3月 国务院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发展储能对于支撑我市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新能源发电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广“新能源+储能”,实现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的深度融合,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新增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按照规定比例配置储能设施,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优先通过集中式独立储能共享容量方式满足储能配置要求。

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3年2月 政府工作报告 构建绿色低碳电力供应体系,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并网。
北京市 2023年4月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措施 加快推进送电入京的大型新能源发电基地建设,积极谋划政府间绿电专项合作路径,稳步提升绿电进京规模。
山西省 2023年6月 关于印发山西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与新能源发电高效协同,形成促进绿电消纳、降低充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等多赢局面。
河北省 2023年9月 河北省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民间资本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投资力度,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新能源及升压站、氢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充电桩等能源类项目。
天津市 2023年7月 天津市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全面推广“新能源+储能”,实现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的深度融合,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新增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按照规定比例配置储能设施,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优先通过集中式独立储能共享容量方式满足储能配置要求。
天津市 2023年9月 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 年) 推进新能源电机及电驱动总成生产相关项目建设,加快驱动控制单元、集成式电动轴驱系统开发量产,支持车用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 MLCC )项目尽快达产,提高车规级产品比例。
天津市 2023年11月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 支持民营服务机构参与专业化节能降碳服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
湖南省 2023年12月 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 推动梯级水电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优化互补。推广“新能源+新型储能”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一体规划、同步建设、联合运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3年12月 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按照中长期分时段交易规则,在参与区内新能源电力直接交易的基础上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双边绿色电力交易,通过 绿色电力 交易实现 100%绿色用能。
云南省 2024年4月 云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 加快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工矿企业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提高岸电使用率。鼓励推广新能源铁路装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二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4-2031)》。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充电桩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新建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充电桩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新建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为加快充电桩的建设,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优化电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居民充电桩分时电价机制;电力现货市场持续运行地区,推动根据现货价格信号动态调整峰谷时段划分,改善用户用电特性。

2024年06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系统行业相关政策: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管理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系统行业相关政策: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管理体系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

2024年06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核电行业相关政策:探索利用新型储能配合核电调峰调频

我国及部分省市核电行业相关政策:探索利用新型储能配合核电调峰调频

核电是指利用核能转变成的电能。是高效、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许多优点。

2024年05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秸秆发电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生物质直燃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秸秆发电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生物质直燃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

秸秆发电属于生物质发电的一种,它是以农作物秸秆(如棉花秆、小麦秆、玉米秆等)及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设备内直燃产生电力,以增加清洁能源比重。这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两种类型。

2024年05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新能源发电等研究与实践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新能源发电等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发电是指利用可再生或环境友好型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这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

2024年05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变电站行业相关政策:做好变电站等重要电力设施安全保卫工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变电站行业相关政策:做好变电站等重要电力设施安全保卫工作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收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

2024年05月21日
我国电力施工行业相关政策:加大保护电力设施和打击破坏电力设施宣传力度

我国电力施工行业相关政策:加大保护电力设施和打击破坏电力设施宣传力度

电力施工是指对电力设备、设施进行建设、安装、维护和检修的一系列工作。它涵盖了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多个环节,是确保电力供应和安全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此外,电力施工还涉及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如电力工程师、电气安装工程师、电力监理工程师等。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网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网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

电网建设指的就是发电站到用户之间的联络网架建设,大如特高压电网,小如配电网、光伏云网、微电网等等的基础设施和网架建设。

2024年05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