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储能过程进行分析时,为了确定研究对象而划出的部分物体或空间范围,称为储能系统。
我国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储能系统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低阻抗高效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我国储能系统行业部分相关政策情况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3年3月 | 国家能源局 | 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 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数字能源生态构建。提高储能与供能、用能系统协同调控及诊断运维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各省(区)信息采集报送途径和机制。 |
2023年8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 统筹资源加大锂电、钠电、储能等产业支持力度,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保障高质量锂电、储能产品供给。 |
2023年9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 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 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结合应用场景构建储能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综合效率。 |
2024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 |
2024年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 聚焦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电力系统各类应用场景,开发新型储能多元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所需的储能技术产品矩阵,实现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 |
2024年5月 | 国务院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 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 |
2024年8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 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
2024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 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多场景应用。推进长时储热型发电、热电耦合、中高温热利用等光热应用。 |
2024年11月 | 国家能源局 | 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 |
2024年12月 | 自然资源部 | 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 | 鼓励新增海上风电项目用海采用“风电+”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实现“一海多用”,通过统一设计、统一论证,建设一定比例的网箱养殖、海洋牧场、海上光伏、波浪能发电、制氢、储能等设施,切实提高海上风电场区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
2025年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 |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低阻抗高效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储能系统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推进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到2030年,规划建设20个左右新型电力系统应用试点园区,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左右。落实新型储能价格扶持政策、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和清洁水电送苏落地电价机制,探索体现不同品质电能价值的电力市场体系。
我国部分省市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情况(一)
发布时间 | 省市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3年3月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 | 大力发展储能产业,补齐储能电池本地配套短板。 |
2023年11月 | 北京市 | 北京市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 支持新型储能企业面向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场景的不同需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能源数字化技术,开发建设高效安全的智能管理系统,提升储能系统感知、智能诊断、协同控制等储能设施智慧化运行管理水平。 |
2023年12月 | 湖南省 | 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 | 加快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结合建设条件、应用场景、技术类型、系统运行等要素,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支持电化学、压缩空气、氢(氨)、热(冷)等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多场景应用。鼓励“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打造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推动煤电、气电、水电等常规电源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协同参与电力市场及系统运行,提升运行特性和整体效益。 |
2024年1月 | 吉林省 | 关于促进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 | 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培育和集聚新型储能标杆企业,布局储能示范及产业化项目,推动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探索午间谷电,拉大峰谷价差,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 |
2024年2月 | 安徽省 | 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 | 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
2024年2月 | 安徽省 | 安徽省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 按照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的原则,推动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鼓励配置必要储能设施,在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及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不同场景示范效应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
2024年4月 | 山东省 | 关于山东省碳计量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 加强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清洁能源、氢能、储能、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计量技术研究。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部分省市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情况(二)
发布时间 | 省市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4年6月 | 山西省 |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 积极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和多能互补发展。 |
2024年9月 | 河北省 | 高速公路服务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支持能源项目建设。支持服务区屋顶光伏项目集中打捆备案,在无可开放容量地方,通过配置储能、承诺优先参与电网调峰可不受开放容量限制。电网企业优化办电流程,与服务区布局规划衔接,统筹规划建设充电、储能、光伏设施。服务区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项目,根据周边电网实际情况,就近接入电网。 |
2024年11月 | 河南省 | 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 | 支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鼓励因地制宜配建储能设施,保障算力中心用电容量和用电设施需求。 |
2024年12月 | 河南省 | 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 | 积极发展多元化储能路线。鼓励增量配电网建设长时储能设施,缓解新能源发电特性和负荷特性不匹配导致的长时平衡调节压力。鼓励用电量大的用户配置高效灵活的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促进发电和用电的时空匹配。在交通、通信等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领域,鼓励建设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设施,提高应急供电保障能力。 |
2023年11月 | 上海市 | 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 开展宽禁带电力电子、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无线能量传输、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等前沿技术研究和新型电气产品试制。 |
2024年12月 | 上海市 | 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 | 发挥新型储能“支撑电力顶峰、快速补强电网薄弱环节、促进新能源消纳”作用,利用好既有能源电力设施场地资源和接入条件,合理布局、滚动实施独立储能电站建设(指独立并入公共电网,具备独立计量和发电自动控制功能,充电功率1万千瓦及以上的储能电站),探索符合超大型资源输入城市特点的独立储能发展模式。 |
2023年11月 | 江苏省 |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 稳妥推进钠镍/钠硫电池、固液混合/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储能技术产业化,探索熔盐储热、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前沿技术,加快高比能、高安全、长循环新一代储能电池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储能系统集成能力和智慧可控水平,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
2025年2月 | 江苏省 | 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 | 加快推进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到2030年,规划建设20个左右新型电力系统应用试点园区,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左右。落实新型储能价格扶持政策、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和清洁水电送苏落地电价机制,探索体现不同品质电能价值的电力市场体系。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储能系统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